光线是摄影的血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清晨拍的花瓣纹理比正午更立体?答案藏在光线的角度里,侧光能雕刻阴影,就像用铅笔素描时的排线,而正午的顶光则像涂改液,把细节都“漂白”了,尝试在傍晚用逆光拍摄树叶,叶脉会变成发光的毛细血管——这时候相机要减1档曝光,否则画面会变成苍白的剪影,阴天不是坏天气,那是大自然给你的柔光箱。
构图决定了视觉呼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把主体塞满整个画面就像让人憋着气说话,试试“三分法”时,想象在取景器里画井字格:把地平线压在下面那条线,天空立刻就有了抒情空间,拍人像时,眼睛放在上横线处,观众的目光自然被锁住,遇到杂乱的背景怎么办?蹲下来用天空当画布,或者凑近到能看清睫毛的距离——摄影是做减法,不是往相框里倒垃圾。
快门速度冻结或模糊时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瀑布时用1/1000秒,水珠会凝固成玻璃弹珠;换成1/15秒,水流就变成了丝绸,但为什么拍孩子跑动总是糊片?因为快门速度没跟上孩子的能量,安全公式:焦距的倒数(比如50mm镜头用1/50秒以上),夜晚手持拍摄?把相机搁在垃圾桶上,用2秒延时自拍,比铁手功更靠谱,快门是时间的阀门,拧紧或松开由你决定。
感光度是双刃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ISO3200在演唱会拍摄时能救命,但画质会像被砂纸磨过,为什么专业摄影师宁可用三脚架也不轻易调高ISO?因为噪点比阴影更难修复,室内拍摄静物时,把ISO控制在400以下,像熬汤时的小火慢炖,遇到必须用高感的情况怎么办?拍黑白——噪点会变成复古颗粒感,这是数码时代的小聪明。
三要素如何互相牵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增加一档ISO能让你用更快的快门,但画质会受损;开大光圈能吸收更多光,却可能让背景虚化成色块,这就像跷跷板游戏,关键是想清楚要什么,拍飞鸟宁可牺牲画质也要保证快门速度,拍星空则要忍受长曝光的躁动,下次遇到参数纠结时,先问自己:这张照片最重要的灵魂是什么?


 Ocean海洋深
 Ocean海洋深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