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是摄影的血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清晨的湖面总比正午拍出来更有层次?答案藏在光线的角度里,侧光能勾勒出物体的纹理,比如拍摄老房子的砖墙时,斜射的阳光会让每道裂缝都变成画面里的故事线,而阴天时的漫反射光就像天然的柔光箱,适合表现婴儿皮肤或静物瓷器的细腻质感,强光下拍摄人像容易让模特皱眉眯眼,这时候让他们背对太阳,用反光板补亮面部,效果立刻不同。
构图决定视觉动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把主体放在正中央就像把糖直接倒进嘴里——太直白反而无趣,试试三分法:想象画面被井字线分割,让地平线对齐下1/3线,帆船停在右侧交叉点上,留出浪花的运动空间,拍摄奔跑的宠物时,在它视线方向预留更多空白,观众会自然想象接下来的动作,遇到杂乱的背景怎么办?蹲下来用仰视角,让蓝天成为天然画布,这个技巧在旅游景点尤其管用。
快门速度是时间雕刻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同样是拍瀑布,1/1000秒能凝固每一颗飞溅的水珠,1/4秒却让水流变成丝绸,拍摄孩子吹蒲公英时,用1/500秒以上才能抓住飘散的绒毛,但故意降到1/60秒,配合三脚架就能拍出动态模糊的奇幻感,夜市拍摄光绘要反其道而行——固定相机后开30秒长曝光,让发光玩具在黑暗中"写字",这里有个矛盾点:高速快门需要充足光线,但缩小光圈又可能损失背景虚化,这时候就得调高ISO来平衡。
情感比参数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技术参数就像菜谱,但真正的好照片是能闻到香味的,爷爷布满老茧的手特写,比标准证件照更能传递岁月故事,雨天车窗上的水珠,配合窗外模糊的霓虹,不需要解释就能让人感受到孤独,试着问自己:这张照片三年后还能让我心跳加速吗?拍美食时故意弄脏餐巾纸,拍情侣时引导他们互相整理衣领,这些不完美的真实瞬间才是记忆的锚点。
设备是画笔不是魔法棒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手机拍不出单反的浅景深?试试让主体远离背景,凑近拍摄,效果立竿见影,三脚架太沉?把相机搁在石墩上,用耳机线当快门线,看到专业摄影师用昂贵滤镜别焦虑,清晨的雾气、傍晚的炊烟都是大自然的免费柔光镜,关键是要像熟悉老朋友那样熟悉你的设备——知道手机HDR模式的触发光线条件,比盲目追求新机型实在得多。


 WindChimeMelody
 WindChimeMelody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