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是控制进光量的阀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拧开水龙头时,阀门开得越大,水流就越急——这和光圈的工作原理如出一辙,当我们将f/2.8这样的大光圈值设定在镜头上,好比把阀门完全打开,大量光线瞬间涌入传感器,去年拍摄深夜街灯时,我故意将光圈开到最大,结果发现霓虹灯的光斑竟在照片里融化成柔和的彩色圆点,但要注意,大光圈虽然能营造梦幻虚化,却会让景深变得极浅,有次拍集体照,前排人的鼻子清晰可见,后排人的耳朵却模糊得像打了马赛克,这就是光圈开太大的教训。
快门速度是捕捉时间的剪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想象用剪刀裁切流动的绸缎:快门速度1/4000秒就像快刀斩乱麻,能凝固蜂鸟振翅的瞬间;而1/2秒的慢门则像钝剪刀,任由车灯在画面拖出红色轨迹,上个月在瀑布边,我先用1/500秒拍摄,飞溅的水珠像被施了定身法;换成1/4秒后,水流顿时化作丝绸,但慢门拍摄需要三脚架,有次我徒手尝试,整张照片抖得像地震现场,你会选择冻结动态,还是保留动感?这取决于你想讲什么故事。
ISO是感光元件的敏感度开关
这就像在黑暗房间里调亮手机屏幕——ISO越高,传感器对光越敏感,但代价是画面会出现类似电视雪花噪点,在阴天拍摄足球赛时,我把ISO调到3200,球员的跑动清晰了,可他们的球衣却布满麻点,活像被撒了芝麻,现代相机的高感表现虽在进步,但经验告诉我们:ISO800以内最稳妥,记得检查相机原生ISO范围,别像某些初学者,在晴空万里下开着ISO6400,硬生生把蓝天拍成磨砂玻璃。
三要素需要像齿轮般协同工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三个参数不是独立转动的旋钮,而是咬合的齿轮组,拍摄跳街舞的年轻人时,我既要保证1/500秒的快门来定格腾空动作(齿轮A),又需要f/5.6光圈让前后排舞者都清晰(齿轮B),最后发现曝光不足,只能将ISO推到1600(齿轮C)来补光,这种取舍如同调配鸡尾酒,多一分则太甜,少一分则寡淡,下次遇到曝光问题,不妨先问自己:当前场景最不能妥协的是什么?是运动模糊?景深范围?还是画质纯净度?答案会帮你找到最佳组合。
曝光补偿是最后的调味料
即便熟悉三要素,相机测光系统仍可能犯错,雪景常被拍成灰蒙蒙的,因为相机会误判大面积白色需要压暗,此时就需要手动增加1-2档曝光补偿,就像给淡汤加盐,去年冬天拍雾凇,自动模式下的照片像蒙了灰纱,+1.3档补偿后,树挂立刻恢复冰糖般的透亮,但要警惕过度补偿——有次我给黑色钢琴加曝光,结果琴键高光处像被漂白剂泡过,向右曝光要像往咖啡里加糖,每次只加半勺。


 Shine闪星
 Shine闪星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