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和拍照的区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摄影需要主动控制光线
很多人举起手机就按快门,觉得“有光就能拍”,但真正的摄影是驯服光线的过程,比如逆光拍人像时,拍照可能直接导致人脸黑成剪影,而摄影师会用手掌测光锁定面部曝光,或者用反光板补光,就像炒菜时猛火和文火的区别,光线角度、强度、色温的细微调整,往往决定了一张照片是“能看清”还是“有质感”。
拍照记录瞬间,摄影预判瞬间
街头抓拍时,游客看到鸽子飞起才慌忙掏手机,结果只拍到散开的鸽群,而摄影师会提前观察环境:站在广场石板路上,发现喂食者撒出谷粒的抛物线轨迹时,就已经半按快门对焦在预计的落点,这类似于钓鱼时看浮漂颤动和实际提竿的时机差,真正的决定性瞬间,往往出现在大多数人反应之前的那0.3秒。
构图是选择也是舍弃
用手机拍照时习惯把景物全塞进画面,导致主体淹没在杂乱背景里,去年在古镇拍青瓦白墙时,我特意蹲下用仰视角,让屋檐切割出干净的三角形天空,舍弃了地面杂乱的游客,这就像写文章要删掉冗余形容词,当画面元素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一时,那些斑驳的瓦当纹路反而在留白中变得触手可及。
后期是创作的延续而非补救
总有人说“好照片直出就行”,但就像烧好的菜也需要摆盘,有次拍阴天的湖面,原片灰蒙蒙像隔了层毛玻璃,通过分离色调把高光调成青灰、阴影加琥珀色后,水面突然有了金属质感,这不是造假,而是还原肉眼当时感受到的潮湿空气的重量,那些声称“绝不修图”的人,可能没意识到相机自动模式已经替他们做了十几种算法优化。
设备是工具而非答案
见过太多人举着万元镜头却总抱怨“拍不出好照片”,就像拿着顶级厨具却只会煮泡面,上周帮朋友用百元胶片机拍孩子,手动对焦时发现:当必须用脚步代替变焦,用耐心等待代替连拍,反而会注意到睫毛在夕阳下的透明感,摄影最终考验的是观察力,器材不过是把看到的世界装进画框的容器——有人用珐琅彩瓷,有人用粗陶碗,但重要的是你盛进去的内容。


 Peace和平鸽
 Peace和平鸽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