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分法能让人一眼爱上照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试着把取景框横竖各划两条线,画面被分割成九宫格,将主体放在任意交叉点上——比如拍落日时把太阳卡在右上格,留出左侧给晚霞,这种不平衡反而制造了动态张力,某次在湖边拍摄天鹅,刻意让它偏离中心停在左下线交汇处,空出的水面倒影突然有了呼吸感,但遇到对称建筑时,这条规则就该让位:故宫的午门必须居中,否则会像歪戴的帽子般滑稽。
引导线如何偷偷控制观众视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铁轨、河流、甚至超市货架的透视线条,都是天然的视觉陷阱,去年在山区拍摄时,发现盘山公路的S形曲线能把人眼直接引向远处的雪山,像魔术师的手杖指引着焦点,但要注意线条不能太杂乱,就像煮面时面条全粘在一起就没了美感,尝试蹲低用仰角拍走廊,两排顶灯形成的隧道效应,比直接平拍多了三倍纵深感。
框架构图为什么像给画面装相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透过拱门拍教堂,用树枝空隙框住月亮,这类二次构图能强化层次,有次在古镇发现漏光的旧窗棂,把镜头贴上去拍街景,斑驳的木框瞬间让普通市集有了老电影质感,但别被"框"字骗了,现代建筑的玻璃幕墙反光、汽车后视镜里的倒影,都是隐形框架,不过要当心,框架太复杂会变成牢笼——就像给金鱼缸套上铁栅栏。
负空间留白何时能变成主角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面积空白不是浪费,而是给画面喘气的空间,拍飞鸟时让天空占七成画面,反而比塞满云朵更有冲击力,就像说话时适当的停顿比喋喋不休更有力,但留白需要"活"的空白——纯色墙面是死的,而有光影变化的雪地就是活的画布,记得在茶山拍摄时,刻意让采茶人只占左下角,其余全是雾海,那种空灵比近距离特写更让人回味。
为什么说打破规则才是高级玩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所有人都用三分法拍荷花时,试试把花蕊怼满整个画面,花瓣纹理突然变成抽象画,有次暴雨后拍积水倒影,故意把手机倒置拍摄,现实与虚幻的界限就被打破了,这就像做菜时突然往蛋糕里撒辣椒——技术手册不会教这些,但某些违规操作恰恰能激活视觉神经,关键要像厨师尝菜那样,先扎实掌握基础配方,再创造性地"违规"。


 SunshineSoul
 SunshineSoul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