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教程

运动物体的拍摄技巧有哪些 运动物体的拍摄方法

运动物体的拍摄技巧有哪些 运动物体的拍摄方法影象与物体的比率为l比99。因为物体以每秒52.8英寸速度运动,影象则相应以每秒0.53英寸速度移动。近似计算,物 …

运动物体的拍摄技巧有哪些 运动物体的拍摄方法影象与物体的比率为l比99。因为物体以每秒52.8英寸速度运动,影象则相应以每秒0.53英寸速度移动。近似计算,物 体每秒位移50英寸,影象则每秒位移大约二分之一英寸。也就是说,在1/53秒内,影象位移1/100英寸,用于接触印相,这样的快门速度所提供的被摄者 身体的清晰度是可以接受的。但要考虑到这样的事实即当被摄者整个身体以每小时3哩的速度前进时,他的双脚是交替动作的。因此双脚的移动速度约为整个身体运 动速度的二倍。其它许多运动物体的一些特殊部位也都是这样的。比如一匹马在奔驰时,马蹄比马腿的动作要快得多。在用负片放大照片时,还必须把由此而造成的 清晰度的损失考虑在内。物体大小X镜头焦距------------------==影象大小物体距离-镜头焦距这样,如用一个焦距为6英寸的镜头,在50英尺距离上拍摄一个身高6英尺的人,正以每小时3哩的速度,朝着与相机成直角的方向走动时:72X6 432------==----=0.727时600-6 594=影象大小为了快速计算出物体位移的数值,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求出近似值,用物体的运动速度(单位为哩/小时)乘上20,将其得数再乘上快门速度的秒数,即:影楼人才物体运动速度(哩/小时)X20X快门速度=物体位移值在前面所举的例子中,位移值可计算如下:3X20X1/50=60/50=1.20英寸与前面的计算对照,较为精确的计算为1.06英寸某公司推荐用下述简单方法来求得快门速度:物体距离(英寸〕------------------------------------运动速度(码/小时)X镜头焦距(英寸)影楼招聘用此法计算上例:600600 1---------==---------==----秒5280X63168053上述计算都是假定这样一种条件,即物体运动方向与镜头光轴成直角。假如物体的运动方向是朝着相机而来或背离相机而去的话,影象的位移则大都只限于大小的改变,此时可用相当于原来三分之一的快门速度,如果运动方向是与镜头光轴成45度角的话,则应用三分之二的快门速度。依此可以类推出运动方向成其它角度时所需要的快门速度。因为影象的实际位移取决于它的相对大小,也就是说,取决于所用的镜头焦距和物体的距离。为方便起见,可以将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即以镜头焦距的倍数来估计物体的距离,如附表所示,它是按1/250时的模糊圈计算出来的。影楼人才快门刻度盘上所示快门速度的精确程度有很大出入,所以任何具体快门在任何刻度上"抓住"物体动态的效率都必须经过反复试验才能确定,附表提供了一些试验数值。可以从移动着的车辆上拍摄照片,快门速度和在相同距离的一个固定位置上拍摄该车辆时所用的一样。当被摄物运动得太快以至无法使任何现有的快门速度来"抓住"它们的动态的时候,不妨顺着物体的运动方向转动相机进行拍摄。通过实践,可以获得背景模糊而运动物体足够清晰的影象效果,这种效果常常给人以非常真实的感觉。前帘同步和后帘同步的区别是∶前帘同步∶第一快门帘幕开放之后的那一瞬间,闪光灯发光。后帘同步∶第二快门帘幕关闭之前的一瞬间,闪光灯发光。在快速或高速闪光同步,以及拍摄相对静止的被摄体(建筑物、停止中的车辆、山、原野或庭园的远景等)时,两者间的区别并不明显。而在慢速或长时间曝光模式,或者拍摄活动相对有运动倾向以及活动被摄体(人、运动中的车辆、动物、体育和舞蹈题材等)时,使用不同的闪光同步模式,则会得到效果完全不同的图像。尤其是在低照度的环境时尤为明显。比方说,在傍晚或低照度环境里,使用标准镜头以下或广角镜头拍摄一个人骑自行车斜方向迎面而来的画面,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保持拍摄角度和画面不变,使用1/8秒或1/4秒的快门速度,后帘闪光同步模式,将会得到一张在被摄主体后面有拖影而被摄主体清晰的照片。影楼招聘原理是∶当快门开放时,闪光灯并没有发光,那么此时的被摄体处于曝光不足状态(当然,如果过分低的照度将不会在胶片上留下影像),但胶片仍然能记录下曝光不足的影像,同时被摄体在运动状态中,因此在胶片上被记录下的是一个拖影。当1/4秒或1/8的时间到了之前,也就是快门将要关闭的前一瞬间(具体时间数据我没有),闪光灯发光,然后快门关闭。此时,由于闪光灯的光,使得被摄体在胶片上留下了一个清晰的,曝光足够的影像,而之后快门立刻就关闭了,因此在这串拖影的最后点,是一个清晰的由闪光灯照亮的被摄体。看上去的效果是一张带有动感、速度感的照片。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