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光线就是捏住照片的喉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说"光线不好拍不出好照片",其实是你没搞懂光线的脾气,中午顶光拍人像脸上全是阴影?试试让模特背对太阳,打开手机HDR功能——现在脸上的光是不是均匀了?逆光拍摄时别急着躲,树叶的透光边缘、发丝的亮边,都是手机镜头最擅长捕捉的戏剧性画面,强光下把手机当遮光板,弱光时它就是你的反光板。
构图不是数学题而是视觉跷跷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盯着九宫格线看?试试把主体放在画面1/3处后,用手指在屏幕上划个"Z"字——看看有没有突兀的线条破坏这个路径,拍咖啡杯时,杯把的弧度能不能引导视线到窗外的阳光?给宠物拍照时,它的鼻子尖是不是正指向画面空白处?这些动态平衡就像炒菜时的火候,太对称像食堂大锅菜,太凌乱就是打翻的调料罐。
对焦和曝光是两兄弟但不是双胞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明明对焦清晰的照片看起来像蒙了层灰?长按手机屏幕锁定对焦后,手指往上推是让照片喝提神咖啡(提亮),往下拉是加墨镜(压暗),拍雪景时自动曝光总把白雪拍成灰雪?先对焦在雪地上,然后手动把曝光补偿往上调1档,就像给雪地补光,而拍烛光晚餐时,故意让暗部沉下去反而更有氛围。
后期修图是给照片穿衣服不是整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看到别人调色就套滤镜?先问这张照片"饿不饿"——偏暗的照片像没吃饱要补光,"油腻"的过度锐化就像满脸高光,手机修图最关键的三步:把阴影提亮到能看见细节(但别超过亮部),把高光压下来找找回丢失的云层,最后加10%的纹理让照片"站起来",好照片在按下快门时已经决定七分,后期只是帮它整理衣领。
让手机变成你的视觉记事本
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说"多拍"?因为手机摄影最贵的是快门次数而不是镜头,路过橱窗发现有趣反光?先拍下来回家再研究构图,同一个煎蛋,俯拍是早餐打卡,45度角能看到焦边,平视则能拍出油光的层次感,这些练习就像记日记,拍够1000张后,你会发现手机镜头早就记住了你的视角。


 沉醉清风怀抱
 沉醉清风怀抱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