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教程

风景摄影图片带作者,自然之美,风景摄影作品精选(附作者署名)

摄影师如何通过构图强化风景的层次感当面对开阔的湖面时,许多新手会直接将地平线放在画面中央,结果照片显得呆板,尝试将地平线放在上三分之一处,前景加入几块礁石或水草…

摄影师如何通过构图强化风景的层次感

摄影师如何通过构图强化风景的层次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面对开阔的湖面时,许多新手会直接将地平线放在画面中央,结果照片显得呆板,尝试将地平线放在上三分之一处,前景加入几块礁石或水草,中景保留波光粼粼的水纹,远景点缀山峦轮廓——这种前中后景的搭配就像三明治的夹层结构,让二维照片瞬间产生纵深感,记得2018年在青海湖拍摄时,我特意等待一群飞鸟掠过中景区域,它们的动态轨迹恰好串联起整个空间层次。

光线条件怎样影响风景摄影的质感

光线条件怎样影响风景摄影的质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正午的硬光会把岩石拍得像粗糙的砂纸,而日出前半小时的柔光则能让同一片山体呈现出丝绸般的肌理,去年在黄山拍摄时,我连续三天凌晨四点蹲守:第一天多云散射光让松树显得平淡;第二天薄雾中的侧光勾勒出山脊的"骨骼";直到第三天晨雾与直射光同时出现,才拍到松针上跳动的金色光斑,这就像煮饭需要控制火候,强光适合表现粗犷的地貌,弱光更适合渲染朦胧的意境。

为什么说天气突变是风景摄影的机遇

为什么说天气突变是风景摄影的机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暴雨来临前堆积的乌云,常常比晴空万里更有戏剧性,2019年在巴丹吉林沙漠,原本计划的星空拍摄因突然的沙尘暴取消,但转而在风沙稍缓时拍到了阳光穿透云层的"耶稣光",沙丘纹理在侧光下像凝固的波浪,这种意外就像炒菜时的临场发挥,暴雨前的紫色天光、雪后乍晴的雾气,往往比计划中的"完美天气"更能成就独特作品。

长曝光技术如何重塑水的形态

长曝光技术如何重塑水的形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1/1000秒凝固浪花,与用30秒慢门拍摄同一片海浪,得到的完全是两种物质形态,去年在冰岛黑沙滩,我通过ND1000减光镜实现2分钟曝光,原本狂暴的海浪变成了缠绕礁石的柔软绸缎,这个过程中发现:当曝光超过20秒,水面会开始呈现抽象画效果;而3-5秒的曝光则能保留部分水纹动感,就像熬汤时文火与猛火的区别——时间长短决定了最终呈现的"口感"。

地理特征怎样决定拍摄视角的选择

地理特征怎样决定拍摄视角的选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峡谷用广角镜头仰拍会强化压迫感,而换成200mm长焦截取局部山体,反而能突出岩层的韵律感,今年在恩施大峡谷拍摄时,我先是尝试用16mm镜头拍摄全景,发现层次杂乱;后来改用70mm焦距聚焦红色岩层与绿色植被的色块对比,效果反而更强烈,这就像给不同体型的客人量体裁衣,陡峭的峡谷适合"由上往下"的上帝视角,平缓的草原则需要低角度贴近前景花卉拍摄。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