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重点三要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决定了画面的质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一场景早晨拍出来柔和,中午却显得生硬?关键在于光线的角度和强度,清晨的斜射光能勾勒出物体的轮廓,而正午的顶光会在人脸留下难看的阴影,尝试在窗边拍摄静物时,用纱帘过滤强光,你会发现瓷器的釉面突然有了丝绸般的质感,阴天时的漫反射光反而是拍人像的天然柔光箱。
构图需要视觉锚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照片让人感觉"差点什么"时,往往是缺少视觉重心,就像装修时要有个主灯,画面中也该有个吸引视线的元素,拍街景时可以等行人走到黄金分割点,拍美食则要让主菜占据画面三分之一,下次遇到开阔的湖面,试着在前景放块礁石,整个画面立刻就有了呼吸的节奏。
对焦失误会让故事跑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背景虚化得当但主角眼睛失焦的人像吗?这种技术事故比跑调的演唱会还尴尬,单反相机建议切换单点对焦,手机拍摄则要长按屏幕锁定焦点,拍宠物时尤其要注意,它们突然的移动常会让对焦框追着尾巴跑,有个诀窍:先对焦在静止的食盆上,等毛孩子低头时快速连拍。
快门速度是时间雕刻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瀑布拍成棉花糖还是冰棱?取决于你如何操控时间,1/1000秒能凝固蜂鸟振翅,1/15秒能让车灯拉出光轨,但别盲目追求慢门,拍摄奔跑的孩子时,低于1/250秒就会得到模糊的残影,就像煮溏心蛋要掐准时间,拍摄运动物体前,先在心里预演动作轨迹。
色彩管理要克制贪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穿着黑白灰?因为他们知道画面里超过三种主色就会变成调色盘,拍摄秋景时,与其收录所有红叶,不如聚焦一棵挂着晨露的枫树,后期调色时更要警惕,饱和度滑块右移5度是鲜活,右移10度就成塑料感,好照片像做菜,原材料的本味永远比过量调料重要。


 WindChimeMelody
 WindChimeMelody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