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摄影大赛规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参赛作品必须由手机拍摄完成
别想着用单反拍了再导进手机——镜头边缘的畸变和像素排列方式在专业软件下一眼就能识破,去年某比赛冠军作品就因为暗部出现了不自然的噪点被取消资格,后来发现是用微单拍摄后压缩上传的,用手机拍摄时,建议关闭第三方修图软件的"专业模式",这些模式往往会偷偷改变原始数据。
遇到光线复杂场景怎么办?试试打开HDR功能,但要注意动态范围过大会让云层像被漂白过,有个取巧办法:对着夕阳拍摄时,用手指轻点屏幕最亮处锁定曝光,再下滑降低亮度,这样既能保留晚霞细节,又不会让前景死黑一片。
后期处理仅限基础调整
别把饱和度拉到像儿童画册——评委们对过度处理的照片有本能排斥,允许的调整包括:裁剪、亮度对比度、白平衡修正,去年有张雪景照片因为蓝色饱和度太高,树枝边缘都出现了色晕,虽然视觉冲击力强,但最终只拿到"技术失误示范奖"。
调色就像煮汤时加盐,尝起来刚好就是过量了,建议在明亮环境下修图,手机屏幕在暗光时会自动增强对比度,容易导致误判,有个检验标准:把修好的照片发给三个朋友,如果都问"这是哪里",说明处理适度;如果问"这是什么滤镜",可能就过头了。
构图必须包含完整主题
总有人交上来半张脸的特写,还辩解说是"留白艺术",比赛要求每张照片要有明确主体,可以是人物、建筑或自然景物,但必须完整呈现关键特征,比如拍老街,至少要能看到屋檐瓦当的典型结构;拍人物,眼睛最好在画面黄金分割线上。
遇到动态场景怎么把握?连拍模式比盲目追焦更可靠,拍街头自行车时,预先对焦在必经之路的某个点,用音量键当快门,成功率比追着车子跑高3倍,模糊不一定是失误——有张获奖作品故意用1/15秒快门拍流水,丝绸般的质感反而突出了山涧的灵动。
提交作品需保留原始参数
那些声称"忘记开定位"的作品,往往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组委会会查验照片的EXIF信息,包括拍摄时间、GPS坐标、镜头型号,曾有人拿三年前的老照片参赛,结果显示用的手机型号比比赛规定早了两代。
怎么确保信息完整?安卓用户要关闭"移除地理位置"的分享选项,苹果用户记得在设置里开启"相机定位权限",有个容易忽略的细节:用某些修图软件导出时,会默认清除EXIF,建议先用原图投稿,获奖后再提供修图版本作展示用。
发现了吗?好照片往往诞生于规则与创意的平衡点,就像炒菜既要控制火候又要敢于颠勺,去年获奖的菜市场照片,就是遵守基础规则的同时,用倒影构图打破了常规视角,现在打开你的手机,试试用这些框架拍出不一样的世界吧。


 RaindropSparkle
 RaindropSparkle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