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构图要突出视觉重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风光最怕画面"失焦",就像一群人合影时主角被挤到角落,新手常犯的错误是把地平线怼在正中间,结果天空和地面各占一半,谁都不肯让步,试试"三分法"这个老办法:想象画面被井字格分成九宫格,把地平线压在上1/3或下1/3处,拍晚霞时让天空占2/3,地面建筑剪影乖乖蹲在下1/3;拍倒影时反过来,让水面占大头,构图不是分蛋糕,总要有个主心骨。
前景运用要给画面装个"把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有些照片让人想伸手摸屏幕?秘密在前景,光拍雪山像明信片,但如果在镜头前放块结冰的岩石,观众就有了"抓手",去年在坝上,我蹲在结霜的草丛里拍日出,草尖的冰晶把晨光折射成星芒,远处风车反而成了陪衬,前景别贪多,枯枝、礁石、野花都行,但得和远景有呼应,就像吃火锅要先涮肉,好前景能吊起观众胃口。
线条引导要当观众的导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照片里的线条就是隐形导游旗,盘山公路的"S"弯能把人视线引向云海,退潮后的沙滩纹路会带着目光走向落日,有次在元阳梯田,我特意等到炊烟升起,那些歪歪扭扭的烟雾把分散的田块串成了珍珠项链,警惕"断头路"——线条突然消失会让人愣住,就像话说一半,试试让溪流消失在远山轮廓里,或者用城墙垛口连成虚线指向主塔。
留白处理要给风光"喘口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好照片会呼吸,密不透风的构图像塞满馅的包子,拍沙漠时,我常故意让1/3画面只有纯色沙纹,反而衬得远处驼队更有故事,留白不是偷懒,云雾、水面、雪原都是天然画布,但留白得有道理——阴天灰白的天空不如换成翻滚的乌云,平静的湖面要是映着山影才算数,就像国画里的飞白,空的地方反而让人看见更多。
动态元素要给照片"扎针灸"
静止的风光像标本,有点活物才提神,在青海湖守候两小时,终于等到一只红嘴鸥飞进落日,翅膀尖刚好擦到云霞边缘,慢门拍流水拉出的丝绢效果,或是风中摇摆的经幡,都是给画面扎了"活络针",注意动静比例,鸟群别多过天空,浪花别盖过礁石,就像炖汤撒香菜,动态元素是最后那撮画龙点睛的调料。


 ForestBreezeJoy
 ForestBreezeJoy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