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摄影的培训机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明明用了高端相机,拍出来的照片还是像手机随手拍?这个问题困扰过很多初学者,关键在于没有理解光线和构图的配合,比如拍摄逆光人像时,新手常会让人脸黑成剪影,其实只需要用反光板补光,或者调整拍摄角度让人物侧对光源,画面立刻会变得立体。
很多人以为后期修图能解决所有问题,结果发现原片拍砸了,怎么调色都救不回来,这就像试图用美颜软件修复模糊的自拍——基础不牢,后期白忙,拍摄时就要注意曝光三要素的平衡,比如拍流水时,想要丝绸般的效果必须用慢门,但过慢的快门会导致整体过曝,这时候就需要搭配减光镜使用。
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强调"多看照片"?这就像学做饭要先尝遍美食,分析优秀作品的用光角度,比如伦勃朗光为什么能让人物五官更立体;观察经典构图如何引导视线,比如三分法构图时把地平线压在画面上1/3处,会比居中摆放更有层次感,建议每天花十分钟分析一张大师作品,比盲目拍摄进步更快。
现在很多课程教人死记硬背参数,结果学员换个场景就不会拍了,相机不是数学公式计算器,参数要根据现场灵活调整,比如拍夜景时,有人执着于f/8的小光圈追求锐度,却忘了ISO飙升带来的噪点,其实可以尝试f/2.8配合三脚架长曝光,画质反而更干净,记住所有参数设置都要服务于你想表达的画面情绪。
最容易被忽视的是培养观察力,好照片往往诞生于发现平凡事物的特别视角——雨后倒影中的对称构图,玻璃幕墙折射的光影魔术,甚至菜市场里色彩碰撞的蔬果堆,建议随身带个小相机,培养随时发现画面的敏感度,这比钻研器材参数更重要,毕竟再好的吉他,也要乐手能听准音调才能弹出旋律。


 Wind清风客
 Wind清风客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