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原则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分法让画面更平衡
把画面横竖各分成三等份,四条线的交叉点就是黄金位置,很多人刚摸相机时喜欢把主体怼在正中间,结果照片死板得像证件照,试试把地平线压在下三分之一线上,或者让人物眼睛落在右上交叉点,画面瞬间就活了,海边拍日落时,如果天空云彩绚烂,就让地平线靠下;要是浪花形态有趣,就把地平线往上推——三分法不是铁律,而是帮你找到平衡的起点。
引导线能牵着观众眼睛走
小路、铁轨、树枝的走向,甚至阴影的线条,都能变成天然的视觉向导,去年在古镇拍巷子时,发现青石板路的缝隙形成斜线,直接把视线引向尽头的灯笼,但要注意,杂乱的线条会打架——比如电线杆横穿模特头顶,或是前景树枝像蜘蛛网般糊住画面,这时候要么换角度,要么开大光圈虚化干扰项,引导线玩得好的照片,观众第一眼就知道该看哪里,就像超市货架上的箭头标志,悄无声息把人引向促销区。
留白给画面呼吸的空间
新手常犯的毛病是把画面塞得太满,仿佛多拍进去一寸就能赚回快门钱,其实留出空白反而能让主体更突出,就像会议室里老板单独坐一边,其他人都自动成了陪衬,拍飞鸟时在它飞行方向前留出空间,观感上就有了动势;拍静物时在茶杯旁留出桌面的木纹,高级感就出来了,不过留白不是随便乱留,要注意负空间的形状——杂乱的背景还不如不留。
对比产生戏剧性效果
明暗对比是最直接的武器,逆光拍摄时人物的发丝边缘镶着金边,背景却沉在阴影里,这种冲突比平铺直叙的打光有趣十倍,除了光影,还有色彩对比(红墙前的绿衣)、质感对比(粗糙树皮触碰婴儿皮肤)、动静对比(跑步者与静止的街道),但要注意对比元素不能势均力敌,否则就像同时听两首流行歌,得有个主次,上次拍咖啡馆,故意让穿亮黄色雨衣的顾客站在深褐门框里,后期再把周围饱和度压暗,雨天沉闷感反而成了故事的催化剂。
框架构图制造偷窥感
用门框、窗户甚至树叶间隙当天然画框,能把普通场景变成"藏在缝隙里的故事",这种构图特别适合表现私密感——就像透过钥匙孔看房间,观众自动代入窥探者角色,但画框本身要有美感,生锈的铁栏杆比整齐的防盗网更适合当框架,在庙宇拍摄时,我常蹲低用红漆剥落的门框套住香炉,透过这个"取景器",缭绕的烟雾忽然就有了仪式感,记住框架不宜太复杂,否则会变成牢笼困住主体。


 Fish鱼儿游
 Fish鱼儿游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