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决定了画面的骨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有些照片看一眼就让人印象深刻?关键在于摄影师把元素摆在了该在的位置,三分法是最基础的构图工具,但死板地套用反而会让画面失去活力,尝试把主体放在交叉点附近时,记得观察背景是否存在干扰物——就像整理房间时不能只盯着床头柜,而忽略了墙角堆的杂物,拍摄街景时,倾斜的电线杆常常破坏平衡,这时后退两步或换个角度,往往比后期裁剪更有效。
光线是摄影的魔法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正午的强光适合拍建筑纹理,但拍人像就成了灾难,这种矛盾让很多新手困惑,其实光线更像调味料——炖汤需要文火慢熬,爆炒则要猛火快攻,逆光拍摄时,树叶的透光质感能营造梦幻感,但人脸会黑成剪影,此时用反光板补光就像给阴影区开了盏小台灯,阴天的漫射光虽然平淡,却是拍静物最保险的选择,就像白粥配小菜,胜在不会出错。
色彩对比制造视觉焦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穿红裙的模特站在绿植前为什么特别醒目?这涉及人眼的生理特性,但高饱和对比用多了会像糖果包装纸般廉价,拍摄秋叶时,试着降低曝光补偿让橙色更浓郁,同时保留暗部细节——好比炒糖色时火候过了会发苦,不够又不上色,夜景中的霓虹灯容易过曝,像煮破的饺子露馅,这时手动降低ISO比后期拉阴影更可靠。
虚实关系引导观看顺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光圈虚化背景虽好看,但滥用会导致所有照片都像同一个模板印出来的,拍美食特写时,f/2.8可能让餐具边缘也化在虚焦里,就像近视眼摘了眼镜喝汤,勺子都找不准,此时收缩光圈到f/5.6,既能突出主体,又保留环境信息,拍摄运动场景时,故意让前景模糊反而能强化速度感,这和透过雨窗看飞驰的汽车是同样道理。
打破规则需要先懂规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有人说"这张照片构图有问题",可能恰恰是突破的开始,倾斜的地平线在风光摄影中是失误,但拍摄冲浪者时故意歪斜相机,却能强化动感,就像做菜时故意烧焦培根边缘,反而成就了风味,关键要清楚自己在打破什么——拍摄剪影需要放弃暗部细节,那就得确保轮廓足够有辨识度,否则就成了曝光失误的废片。


 Shine闪星
 Shine闪星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