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基础操作决定拍摄成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新手举起相机就按快门,结果发现照片不是模糊就是过曝,就像炒菜不控制火候,再好的食材也会烧焦,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强调"M档"?手动模式就像开车时自己换挡,虽然麻烦但能精准控制曝光三要素——光圈决定进光量和景深(f/2.8拍人像时背景虚化如融化奶油),快门速度定格飞鸟需要1/1000秒以上,ISO过高则会出现类似电视雪花噪点,下次拍摄流水时,试着用三脚架固定相机,将快门调到2秒,你会收获丝绸般的瀑布效果。
构图法则打破常规才有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听说三分法要把主体放交叉点,但为什么大师作品常把人物怼在画面边缘?这就像装修房子,经典对称布局稳妥,但故意斜摆家具反而能营造戏剧性,拍摄街景时,让斑马线从对角线贯穿画面,比死板居中更有动感;给老房子拍照时,故意把歪斜的门框拍进去,比强行矫正更显岁月痕迹,先按九宫格练习构图,等熟练了再故意打破它,就像先学楷书才能写好草书。
光影运用是摄影的灵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午拍人像总得到满脸阴影,这和正午晾衣服反而晒不干是一个道理,清晨的侧光能让皮肤呈现蜜糖质感,逆光拍摄树叶时边缘会镶上金边,试试这个实验:在傍晚用手机电筒从侧面打光拍摄橙子,凹凸的果皮会投下细密阴影,比平光拍摄立体十倍,阴天反而是拍花卉的好时机,云层就像巨型柔光箱,能消除花瓣上的强烈反光。
后期处理要像化妆般适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觉得修图等于造假,那女人化妆是不是也算欺诈?关键在分寸感,拉高阴影细节就像掀开暗房窗帘,但拉到100%会发现噪点像蚂蚁群般涌现,调色温时记住:夕阳照片加暖调像辣椒酱,适量提味,过量烧喉,用修复工具去除路人甲,要像补墙洞那样自然,而不是直接PS个外星飞船上去,建议新手先用"自动"功能,就像做菜先尝原味再决定加多少盐。
观察习惯比设备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拿着万元相机却拍不出好照片?这就像给小学生博士论文题目,每天通勤时注意:地铁玻璃反射的叠影像多重曝光,雨滴在窗上构成天然棱镜,蹲下来拍儿童,视角会变得像童话世界;把手机贴地拍摄,落叶能变成巨轮,记住布列松的话:你拍的前一万张照片都是废片——但每张废片都是通向好作品的台阶。


 ButterflyWingFantasy
 ButterflyWingFantasy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