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背景要考虑主体协调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举着相机时才发现,背景里的电线杆正好"长"在模特头顶,这种尴尬其实能提前避免——先让模特站在预定位置,自己绕着她走一圈,观察哪些角度能避开干扰物,比如拍人像时,纯色墙壁或自然植被往往比杂乱街道更突出人物,曾有位婚礼摄影师分享经验:他总让新人背后留出3米空间,这样即使用f/2.8光圈虚化,背景光斑也不会糊成一片。
控制景深让背景恰到好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美食照片里虚化成色块的厨房吗?那是用f/1.4大光圈拍的,但拍集体照时若用同样设置,后排人脸可能虚得认不出,有个简单公式:拍摄距离每增加1米,光圈就该缩小1档,比如在公园长椅上拍朋友,用f/5.6比f/2.8更能让背景的银杏树保持轮廓,浅景深是利器,但别让它变成"砍掉背景"的斧头。
人工布景要模拟自然光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室内拍静物时,很多人直接拉上纯色背景布,结果拍出像证件照的死板效果,试着把台灯移到侧面45度,让背景布产生渐变阴影——这就像阳光透过百叶窗的效果,有次拍手工皮具,我在深灰背景布前放了盏蒙着硫酸纸的闪光灯,皮革纹理和背景的明暗过渡立刻生动起来,别让背景变成毫无生气的色块,它该是隐形的叙事者。
动态背景需要预判构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街头表演时旋转的彩带总糊成一片?这需要和快门速度玩心理战,把相机设为快门优先,1/500秒能凝固雨滴,但拍流水就要降到1/15秒,上周拍孩子吹泡泡,发现用1/250秒会冻住透明泡泡的七彩反光,而1/60秒能拍出泡泡飞行的拖尾轨迹,背景里的动态元素不该是意外,而是你设计好的视觉节奏。
特殊天气转化背景缺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雾天常被当作拍摄灾难,但晨雾能把杂乱的工地变成水墨画,有次在雨天拍咖啡馆,发现玻璃窗上的水珠把霓虹灯光折射成星芒,反而比晴天更出片,遇到阴天时,试着把曝光补偿减0.7档,让灰蒙蒙的天空变成戏剧性的暗调背景,糟糕天气往往是老天的特别布景,关键在找到它与主体的化学反应。


 SunshineSoul
 SunshineSoul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