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光圈如何控制画面虚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新手举着相机嘀咕:为什么背景总糊不掉?秘密藏在光圈环上,试着把f/4拧到f/1.8,就像眯眼突然睁大——前景的月季花瓣顿时锋利如刀,后景的晾衣绳化作彩色水彩,但别贪心,拍集体照时若用f/1.4,前排大叔的耳朵和后排姑娘的鼻子总有一个要叛逃出焦平面,拍胡同砖雕用f/8让每道刻痕说话,拍雨夜路灯用f/2.2把光斑揉成琉璃球。
快门速度怎样冻结时间碎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广场上鸽子翅膀凝在半空的神奇?那是1/2000秒的魔法,上周老张拍孙子踢球,照片里球鞋和皮球各自分家——他用了1/125秒,比运动员的腿速慢了半个世纪,要拍茶汤倾泻的绸缎感?试试1/15秒,让铜壶嘴拉出琥珀色尾巴,但手持拍摄时,快门速度别低于焦距倒数,比如200mm镜头至少1/200秒,除非你想把石狮子拍成水墨晕染。
ISO感光度为何是双刃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昏暗祠堂里调高ISO像给相机灌烈酒,800度能让烛光浮出黑暗,但3200度就会让祖先画像长满麻点,有个诀窍:晴天拍风筝用ISO100,画质比龙井茶汤还清亮;傍晚拍戏台用ISO800,噪点比瓜子壳还含蓄,遇到必须用高感的情况,记得开RAW格式,后期降噪就像用细筛子淘金沙。
构图线条怎么牵引观众视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故宫红墙上的冰裂纹为何总让人盯着看?那些裂痕是天然的导视箭头,拍胡同别让晾衣竿横切画面脖子,试试对角线的竹梯,让人目光爬上屋顶又滑向青瓦,遇到回廊九曲,把拱门框在左下角,观众自然顺着月洞门往里钻,画面里的线条要像说书人的折扇,指哪观众就看哪。
白平衡错误反而成就好照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去年腊月拍雪景,相机自动白平衡把雪地染成蓝洼洼,本想删除却发现比实景更有寒气刺骨的味道,故意把白平衡调到"钨丝灯"模式拍晨雾,青灰色的河面顿时飘出宋画意境,下次拍夜市别死磕准确色温,试试荧光灯模式,让烧烤烟火镀上魔幻的紫边——规则本就是用来打破的,就像老厨子都知道,炒糖色时那几秒的误差可能成就琥珀焦香。


 Grace优雅范
 Grace优雅范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