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三要素顺口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是画面的灵魂
为什么有些照片看起来平淡无奇,而另一些却充满层次感?关键在于光线的运用,清晨的斜射光能拉长影子,让建筑轮廓更立体;正午的硬光适合表现纹理,比如树皮的粗糙或砖墙的颗粒,但要注意,强光下拍摄人像容易产生难看的阴影——这时候可以让人物站在树荫下,用反光板补光,记住口诀:“顺光平,侧光塑,逆光透”,不同方向的光线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情绪表达。
构图决定视觉流向
新手常犯的错误是把主体放在正中间,导致画面呆板,试试三分法:将画面横竖各分成三份,交点就是黄金位置,拍风景时让地平线对齐下三分之一线,天空会更开阔;拍人像时把眼睛放在上交叉点,观众视线自然被吸引,遇到复杂的街景怎么办?用框架构图——透过门窗、拱桥形成的天然画框,既能突出主体,又能增加纵深感。“井字分,主体偏,留空白,气韵生”。
快门速度冻结或模糊时间
拍摄飞鸟时总拍糊?因为翅膀扇动速度远超安全快门(1/500秒以上),想拍出咖啡杯溅起的水花凝固在空中,需要1/2000秒高速快门;而要拍出车流的光轨,就得用三脚架配合2秒以上的慢门,有个矛盾点:夜间用慢门虽然能拍星轨,但手持拍摄必然模糊,这时候要么提高ISO牺牲画质,要么找个支撑物——把相机放在石头上用2秒延时自拍,比徒手稳十倍,口诀记牢:“动要快,静要慢,防抖防抖再防抖”。
色彩搭配制造情绪冲突
为什么美食照片多用暖色调?因为橙黄色能刺激食欲,而蓝调适合表现科技感,拍秋叶时若遇上阴天,可以把白平衡调到“阴影”模式增强金黄效果,但要注意,大面积红色容易溢出细节,适当降低饱和度反而更耐看,遇到色彩杂乱的市场怎么办?找单一色块做背景——比如让穿红衣的摊主站在青灰色砖墙前,对比色会让主体跳出来,记住这个诀窍:“冷配暖,灰衬艳,杂乱之中找简约”。
景深控制突出故事焦点
用手机拍人像总觉得背景太乱?试着让人物离背景远些,凑近拍摄并点击屏幕对焦,虚化效果立竿见影,单反用户则要活用光圈值:f/1.8拍出梦幻光斑,f/11保证前后景都清晰,有个反常识现象:拍集体照用大光圈会导致后排人脸模糊,此时反而需要收缩到f/8以上,微距摄影更讲究——花瓣上的水珠对焦时,呼吸都可能让焦点偏移,这时候手动对焦加三脚架才是王道,口诀总结:“大光圈,主题现,小光圈,全景见”。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