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专业研究生有哪些学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国内高校摄影研究生培养特色
北京电影学院的摄影系像暗房里的显影液,能把学生的技术底子泡得扎实透亮,他们的课程安排总爱玩"矛盾游戏"——上午教数码相机的高感光降噪技术,下午就拉着学生用120胶片拍静物,中国美术学院则把摄影当画笔使,去年毕业展上有组作品特别有意思:用红外相机拍西湖,湖边的柳树在画面里全变成了惨白色,远看像挂满面条,近看才发现是热成像技术捕捉的温差。
欧美院校的暗房与数字实验室
罗德岛设计学院的教学楼里藏着个黑色幽默:顶层是价值百万的数码打印车间,地下室却保留着上世纪的手工银盐冲洗台,他们的教授常说:"像素是乐高积木,银盐颗粒才是老祖宗的骨血。"伦敦艺术大学更绝,要求学生用手机完成纪实作业,却要用大画幅相机拍时尚片,去年有学生把iPhone绑在风筝上航拍,教授们居然给打了满分,说这才算吃透了"器材服从创意"的真谛。
日本摄影教育的匠人哲学
东京工艺大学的暗房规矩多得吓人,温度计必须挂在显影槽正上方5厘米处,连夹照片的竹夹子都有专属编号,但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确实手稳,有个毕业生用自制针孔相机拍富士山,曝光整整三天,最后成像时连山脊线上的雪粒都数得清,大阪艺术大学则痴迷于器材改造,见过最疯的学生把哈苏镜头拆下来装到无人机上,拍出来的京都町屋全是扭曲的仰视角,活像被猫叼着相机拍的。
新兴院校的跨界实验
韩国中央大学的摄影系最近在玩危险游戏——让学生用监控摄像头搞创作,去年有组毕业作品火了:把便利店摄像头拍到的夜班店员打哈欠画面,用AI转换成梵高风格的油画,结果在画廊里卖得比正经摄影作品还贵,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更离谱,他们的"未来摄影"课程要求用CT扫描仪当相机,有学生扫描了自己早餐的牛油果,那堆灰白断层影像挂在展厅里,远看活像被切片的恐龙蛋。
这些学校都在证明同一个道理:好照片不是镜头长的,是脑子转出来的,有个教授说得好:"你们纠结的噪点问题,在观众眼里可能就是星空呢?"


 Grace优雅风
 Grace优雅风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