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教程

摄影是一种生活,摄影,定格生活的艺术

摄影是观察世界的第二双眼睛很多人举起相机时总在纠结参数,却忘了镜头本质是心灵的延伸,去年在青岛拍日出时,遇到位老渔民蹲在礁石上补网,他黢黑的手腕和橙红的天际形成…

摄影是观察世界的第二双眼睛

摄影是观察世界的第二双眼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举起相机时总在纠结参数,却忘了镜头本质是心灵的延伸,去年在青岛拍日出时,遇到位老渔民蹲在礁石上补网,他黢黑的手腕和橙红的天际形成天然构图,当时我放下调整到一半的快门速度,直接用手机抓拍,后来这张反而成了最打动人心的作品,为什么专业设备有时不如随手拍?因为决定性瞬间从不等你准备好。

光线会讲述不同的故事

光线会讲述不同的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正午的顶光像严厉的考官,容易让照片暴露所有缺陷,而晨昏时分的斜光却是最温柔的编剧,记得在绍兴古镇,我为了拍雨巷特意等到下午四点,当阳光穿过瓦檐在青石板上投下菱形光斑,潮湿的空气突然有了形状——这种"液态阳光"效果,任何补光灯都模拟不来,你发现没有?阴天其实最适合拍人像,云层就像巨大的柔光箱,这种自然馈赠何必执着于晴天?

构图是视觉的呼吸节奏

构图是视觉的呼吸节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分法就像炒菜放盐,用太多会死板,完全不用又显寡淡,有次在茶卡盐湖,我故意把地平线压在画面1/5处,让倒影占据大部分空间,结果朋友说照片"会呼吸",其实破格构图就像说话留白,观众自己补全的部分反而最难忘,下次遇到对称场景时,试着偏移15度角,那种微妙的失衡感,是不是比工整的对称更有生命力?

后期是给记忆调味的盐

后期是给记忆调味的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坚持"直出才是真实",但暗房时代的大师们早就用遮挡技法调整影调,去年整理西藏照片时,有张转经筒的特写因逆光显得灰蒙,适当提升阴影饱和度后,铜器上的经文突然在屏幕上"醒"过来,连酥油指纹都清晰可见,这就像煮粥时最后撒的那把葱花,技术不该篡改事实,但能让被忽略的细节开口说话。

相机是随身携带的记事本

相机是随身携带的记事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超市货架上的番茄、地铁里勾着的手指、窗台上结霜的玻璃杯...这些碎片比明信片式的风景更接近生活本质,有次我拍下母亲切土豆时弯曲的指节,后来她看到照片突然笑了:"原来我拿刀姿势和外婆一模一样",真正的好照片不需要解释,它会自己长出触须,悄悄缠住记忆的某个角落,你今天遇见的哪个平凡瞬间,十年后可能成为最珍贵的底片?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