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自学可以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说明书比教程更实用
很多人拿到相机就急着找网课,其实官方说明书藏着金矿,比如索尼A7系列的自定义按键设置,说明书第43页明确标注了如何将防抖功能分配给快捷键——这个功能在夜景手持拍摄时能减少50%的模糊概率,有位北京摄影师分享过,他通过精读说明书发现了包围曝光的手动微调功能,这让他拍摄故宫角楼日落时,能精准控制高光细节。
手机修图软件是双刃剑
用Snapseed拉高阴影确实方便,但过度依赖会导致后期瓶颈,去年杭州西湖边有位爱好者,用手机修了三百张荷花,投稿时才发现电脑屏幕显示的色阶断层,专业摄影师会在Lightroom里建立"渐层滤镜+笔刷"的组合,就像厨师不会只用味精调汤,有个反常识的技巧:手机修图时把屏幕亮度调到最高,能更接近电脑显示的对比度。
模仿大师作品容易走进死胡同
临摹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时,很多人卡在等待完美构图上,实际上他拍摄的巴黎街头,有78%的照片经过后期裁剪,重庆有位纪实摄影师做过实验:连续两周在解放碑蹲点,刻意模仿大师角度反而错过本地特色的梯坎光影,更好的方法是分析大师的取景逻辑,比如森山大道的倾斜构图,本质是对城市压迫感的视觉转化。
自学摄影必须建立反馈闭环
买了三脚架不代表能拍好长曝光,上海外滩常看到有人架着机器却拍糊车轨,问题往往出在快门线设置,有效的自学需要"拍摄-诊断-改进"循环:拍完建筑夜景发现星芒不锐利?可能是光圈没缩到f/11以上;人像肤色发灰?检查是否误开了中性Picture Control,有个检验方法——把照片转换成黑白模式,如果明暗层次依然分明,说明基础曝光过关。
廉价器材能逼出创造力
2018年平遥摄影展上,一组用800元胶片机拍摄的陕北窑洞获得大奖,作者分享心得:受限的28mm定焦镜头迫使他用"脚步变焦",反而强化了画面的空间纵深感,这与专业厨师用普通食材练功同理,当你的尼康D5600拍不出满意作品时,先尝试在正午强光下只用F8光圈拍摄,这个约束会迫使你重新思考构图本质。


 时光留下痕迹
 时光留下痕迹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