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教程

中国风艺术照摄影,国风雅韵,中国风艺术照的意境之美

中国风艺术照摄影服装选择决定画面基调汉服立领的硬朗线条与旗袍的曲线剪裁会传递截然不同的气质,曾有位客人坚持用明制马面裙拍园林景,结果厚重的织金缎在夏日午后显得格…

中国风艺术照摄影

中国风艺术照摄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服装选择决定画面基调

汉服立领的硬朗线条与旗袍的曲线剪裁会传递截然不同的气质,曾有位客人坚持用明制马面裙拍园林景,结果厚重的织金缎在夏日午后显得格外沉闷,后来改用宋制褙子搭配纱质百迭裙,逆光下裙摆透出青瓷色的光晕,瞬间激活了整个画面,唐风适合饱满的色彩碰撞,宋风更适合低饱和渐变,而清代服饰需要警惕过于繁复的纹样抢夺人物焦点。

道具使用要服务叙事逻辑

新手常犯的错误是把油纸伞、团扇、灯笼全堆进画面,去年拍一组《红楼梦》主题时,模特手持的泥金折扇意外成了败笔——鎏金反光在面部投下杂乱光斑,后来换成素白绢面绣花扇,既压住了桃红色襦裙的艳俗感,又让扇面刺绣与背景的雕花窗棂形成呼应,真正高级的道具如同京剧的"一桌二椅",看似简单却能变幻万千场景。

光影控制需突破常规思维

为什么故宫红墙前的照片总差口气?多数人选择正午顶光拍摄,殊不知宫墙最美的时刻是雨后初晴,去年十月在颐和园,我们等到下午四点才开工,西晒的日光透过柳枝在黛蓝色斗篷上投下斑驳,相机白平衡故意调低300K,让暖黄光线与冷色衣料形成戏剧性冲突,要敢于打破"面部必须明亮"的教条,有时一道剪影比满屏细节更有东方韵味。

后期调色忌过度堆砌滤镜

见过太多被"胶片预设"毁掉的作品,青橙色滥用让苏式园林像科幻布景,处理工笔画风格时,我会先在PS里用曲线单独提亮石青色系,保留绢本底色的暖调,去年修苏州博物馆的片子,发现降低整体饱和度后,反而让瓦当上的藤黄颜料跳脱出来,真正的中国色谱如同水墨画的"墨分五色",靠的是精微的层次而非浓艳的视觉轰炸。

场景互动要尊重空间逻辑

在拙政园拍摄时,有个姑娘执意要在太湖石上摆飞天姿势,其实宋代《瑶台步月图》早就给出答案——建筑构件与人体存在比例法则,后来让她倚着卍字纹栏杆轻摇罗帕,取景框卡在挂落与地栿之间,瞬间构成"画中画"框架构图,永远记得:飞檐的起翘角度、铺地的冰裂纹、甚至瓦当的间距,都是比模特姿势更重要的视觉语言。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