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先明确拍摄的品类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同商品对光线和质感的要求天差地别,拍玻璃杯时得考虑反光问题,参数跟拍毛衣完全不同,比如服装类目,棉麻材质需要柔和光线展现纹理,这时ISO调到200-400就够了;而珠宝首饰往往需要f/8以上的小光圈才能让每颗水钻都清晰,有个常犯的错误是拿着拍零食的参数直接去拍金属手表,结果高光部分全糊成一片。
光圈决定你的画面想突出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那些背景虚化到只剩色块的服装主图吗?那是f/2.8大光圈的功劳,但拍家电说明书时,f/11才能保证边角文字不模糊,有个取巧的办法:拍小件商品时,把相机调到Av档,手动设置光圈值,观察取景器里景深变化,就像用放大镜看蚂蚁,光圈越大,能看清的范围就越窄——这个比喻能帮你快速理解景深概念。
快门速度要和光线跳探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阴天拍静物用1/125秒可能够用,但遇到反光强烈的化妆品瓶盖,就得提到1/200秒以上,有次拍液态唇釉,发现即使用三脚架,1/60秒拍摄还是会出现液体流动的拖影,后来发现是摄影棚空调风导致产品轻微晃动,最后把快门提到1/250秒才解决,这提醒我们:看似静止的物体,实际存在很多微运动。
白平衡设置比滤镜更关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喜欢后期调色,却忽略了相机里的白平衡校准,拍暖色系美食时,用6000K色温会让面包看起来发青,有个土方法:在拍摄现场放张白纸,用自定义白平衡对着拍一张,比自动模式可靠得多,就像煮汤时尝咸淡,不能光看菜谱写的"盐少许",得实际尝过才算数。
微距拍摄要跟对焦系统较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耳钉这类小物件时,自动对焦经常抽风似的来回拉风箱,这时候不如切换到手动对焦,配合放大取景功能精准调节,有次拍刺绣细节,发现自动对焦总对在绣线间隙,后来改用对焦峰值显示功能才找准绣线凸起的纹理,这就像用镊子夹米粒,自动模式相当于戴着手套操作,不如直接上手精准。


 RaindropSparkle
 RaindropSparkle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