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角度决定婚纱的质感层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一件缎面婚纱在阳光下会呈现波光粼粼的效果,到了树荫下却像蒙了层雾?关键在于入射角度,正午顶光拍摄时,建议让新人侧转30度,用反光板在腰部补光,这样既能保留面料的高光点,又能避免面部出现生硬阴影,曾有客人坚持要在逆光下拍拖尾,结果裙摆细节全糊成一片——后来我们改用长条形柔光箱从斜后方打轮廓光,纱裙的蕾丝花纹立刻像复活的藤蔓般立体起来。
阴影浓度调节人物情绪张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浓重的阴影未必是废片,关键看你想讲什么故事,拍摄新郎单人照时,故意让百叶窗的条纹阴影横贯他半边脸,未打光的另一半藏在黑暗里,这种切割感比全程柔光更能表现男性棱角,但遇到圆脸新娘就要当心:她低头看捧花时,鼻影若超过嘴角就会显老,这时候要么让她微微抬下巴,要么在阴影区补个比环境光弱20%的LED灯,就像煮汤时撒盐——少则无味,多则抢戏。
混合光源要像调鸡尾酒般谨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宴会厅的水晶吊灯色温2800K,窗外的夕阳却高达5500K,直接混用会让新人皮肤像打翻的调色盘,有次拍摄时,我们关了所有顶灯,用两台闪光灯罩橙色滤片模拟夕照,另在摄影师背后藏了个小功率冰灯补眼神光,这就像用雪碧兑威士忌,看似冲突的搭配反而让新娘的珍珠耳环在暖调中泛着冷光,宾客都说这组照片带着香槟气泡般的通透感。
反光物体是隐形的光影魔术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注意过婚纱拖尾扫过的大理石地面吗?那其实是块天然反光板,有对新人坚持要在玻璃幕墙前拍摄,结果下午三点钟的太阳把他们的影子直接"钉"在了墙上,我们紧急调整方案:让新娘站在距离玻璃两米的位置,利用入射角原理使倒影刚好延伸到她脚边,后期再把过曝的窗框压暗,这就像煮粥时撇浮沫,看似多余的操作,最终让画面干净得像被月光洗过。
(全文共计628字)


 Angel天使心
 Angel天使心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