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围延时摄影为何需要后期稳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你把相机架在三脚架上拍延时,总以为画面会稳如磐石,可现实往往打脸——风摇云动时,三脚架微小的晃动会被延时成倍放大,最后成片像醉汉走路,更别提移动延时中,轨道车或滑轨的机械振动,会让建筑物在画面里跳起踢踏舞,这时候就得靠后期稳定技术,把那些不该有的抖动驯服成平滑运动。
稳定软件如何识别画面特征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软件像老练的侦探,在画面里寻找稳定的"证人":建筑物的直角、路灯的轮廓、岩石的纹理,但遇到流动的云层或摇摆的树叶,这些"伪证人"会误导判断,有次我在海边拍日出,软件竟把浪花当作稳定参考,结果地平线扭成了麻花,后来手动锁定远处灯塔的尖顶,才让画面乖乖听话。
动态模糊与稳定算法的拉锯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快速移动的云霞被稳定后,常会出现诡异的"果冻效应",这就像试图用梳子理顺打结的头发,越用力拉扯,头发反而缠得更紧,解决方法是拍摄时提高快门速度,给后期留足余地,我曾用1/500秒拍风车延时,旋转的叶片在稳定后依然保持锋利,而用1/60秒拍的版本,叶片直接变成了半透明的橡皮糖。
裁切画幅与稳定精度的取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软件稳定就像给照片做外科手术,总要切掉些边缘组织换取整体健康,有次用24mm镜头拍的建筑延时,稳定后竟损失了30%的画面,后来改换50mm镜头多拍20%冗余区域,虽然前期麻烦些,但成片构图反而更饱满,这就像裁缝做西装,多留的缝份能让修改游刃有余。
人工关键帧何时比自动稳定更靠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画面里有突然闯入的飞鸟或车辆,自动稳定会吓得手足无措,这时候就得像教小孩写字那样,手动打关键帧引导软件,去年拍城市车流时,有辆救护车闪着顶灯横穿画面,自动稳定把它处理成了扭曲的红色蚯蚓,后来每隔15帧手动校正一次,才保住救护车笔直的行驶轨迹。


 Snow雪花飘
 Snow雪花飘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