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楼摄影需要掌握哪些基本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刚接触影楼摄影的新手常以为只要会按快门就行,殊不知这行当比煮泡面复杂得多,布光就像炒菜的火候——主灯是猛火,辅灯像文火,漏打一盏灯就像炒菜忘放盐,有位学员拍婚纱时把反光板搁错了角度,新娘的脸在成片里活像被削掉半边,这种低级错误往往源于对光位缺乏肌肉记忆,建议先从静物拍摄练起,用台灯和A4纸模拟影棚环境,等能准确预判高光阴影的位置再碰真人模特。
摆姿指导比技术操作更考验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参数背得再熟,遇到活生生的顾客照样抓瞎,上周有个案例:摄影师让穿鱼尾裙的新娘"自然转身",结果裙摆绞成麻花,修图师熬夜补救了三小时,真正老练的摄影师都备着"姿势库",像"左手扶腰右手撩发""下巴往前探半寸"这类具体指令,比"表现优雅"的抽象要求管用十倍,有个讨巧办法:提前让顾客带喜欢的样片,拍摄时直接复刻动作,比现场编造姿势省力又保险。
后期修图是甜蜜的负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太多人抱着"原片直出"的幻想入行,结果被顾客的修图要求逼到崩溃,皮肤处理就像煮粥,磨皮太重像糊锅底,保留纹理又嫌不够嫩滑,某次客片因保留了几颗雀斑被投诉,但三个月后同样的雀斑又被另一客户夸"真实自然",建议建立分级修图标准:基础套餐动瑕疵不动骨相,高价套餐才精修五官比例,毕竟给婚纱照隆鼻和给证件照瘦脸根本是两码事。
应对突发状况才是终极考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影棚里最贵的设备不是镜头而是应急箱,儿童突然呕吐在礼服上、LED灯突然频闪、顾客妆面过敏起疹...这些剧本外的状况比摄影教材实在得多,有次外景拍摄遇暴雨,摄影师临时用反光板当雨伞护住设备,转头用手机拍下新人雨中嬉笑的场景,最后这套"事故片"反而加选了二十张,能快速把意外变成特色的,才算真正出师。
器材投入与产出未必成正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手总纠结是否要买两万块的镜头,却忽略了更重要的道具库存,某网红影楼用19.9元的欧根纱拍出爆款朦胧照,而同城某家用金贝灯硬拍的客片反而被嫌"土气",观察那些接单不断的摄影师,他们的秘密往往是几箱压皱的雪纺布、掉漆的复古相框、二手市场淘的异形镜子,与其纠结设备型号,不如研究怎么用窗帘绑带制造特殊光效——这行当里最贵的从来不是工具,而是用工具的脑袋。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