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技巧术语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曝光三要素决定画面明暗
快门速度、光圈和ISO就像炒菜的“火候、油量、调料”——少了哪个都差点意思,比如拍奔跑的宠物,快门速度低于1/500秒容易拍糊,但若强行调高ISO又会出现噪点,这时候不妨开大光圈(比如f/2.8),既能保证进光量又能虚化背景,有人问:“为什么阴天拍的照片总发灰?”其实是因为相机误判了曝光,此时手动增加0.7档曝光补偿,画面立刻通透起来。
构图法则让照片摆脱平庸
九宫格线不是铁律,却是新手最好的“拐杖”,把人物眼睛放在交叉点上,比居中呆板构图生动十倍,但遇到对称建筑时,刻意打破三分法反而能强化秩序感,曾有学员抱怨:“拍美食总像证件照!”其实只需45度斜拍,用叉子做前景引导视线,层次感就出来了,引导线可以是桌布褶皱,甚至一杯倾斜的咖啡。
白平衡直接影响照片情绪
相机里的“阴天模式”能让夕阳更暖,但拍冰雪时偏蓝才显清冷,就像煮火锅,清汤和红油带给人的食欲完全不同,遇到过这种情况吗?在混合灯光下拍人像,皮肤忽黄忽绿,这时找张白纸手动校准,或者干脆保留现场光的戏剧性,有经验的摄影师会故意让白炽灯环境偏橙,突出怀旧氛围。
对焦模式要随主体切换
单次对焦拍静物稳如老狗,但追拍孩子跑动时,连续对焦才是救命稻草,想象你在用鱼叉捕鱼——一次性对焦如同瞄准静止的鱼,而伺服对焦则是预判游动轨迹,为什么拍雨滴总虚焦?试试把对焦点固定在雨丝下落的前方1米处,微距摄影更要警惕“焦点漂移”,哪怕呼吸都会让画面脱焦,此时三脚架和快门线是绝配。
景深控制能讲出不同故事
f/16拍风光时连远处树叶纹理都清晰,但f/1.4拍人像时,睫毛和耳环可能不在同一焦平面,这就像近视眼摘掉眼镜——选择性地模糊背景才能突出主体,有人疑惑:“为什么手机虚化看起来假?”因为算法虚化边缘生硬,真正光学虚化会有渐进过渡,下次拍静物时,试着把主体和背景距离拉开3米以上,虚化效果立刻自然起来。


 Lucky幸运儿
 Lucky幸运儿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