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摄影的教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掌握光线是拍摄的基础
为什么同样的场景,别人拍出来通透有层次,你的照片却灰蒙蒙?问题往往出在光线上,中午的顶光会在人脸投下难看的阴影,试着让模特站在树荫下,用树叶间隙的散射光勾勒轮廓,逆光拍摄时点击屏幕对焦人脸,同时上拉小太阳图标增加曝光,你会发现发丝边缘泛起金边,而背景不过曝——这种微操作就像煮汤时调小火候,需要耐心试探临界点。
构图需要打破常规思维
九宫格线把画面分成三等份,但死板遵循反而会扼杀创意,拍摄咖啡馆拉花时,故意把咖啡杯切掉三分之一,留出空白给氤氲的热气,比完整构图更有呼吸感,遇到对称建筑别急着居中,试着蹲下用仰拍角度,让引导线从画面角落斜穿而过,这种非常规视角就像用筷子夹起滑溜的鱼丸,要的就是意料之外的平衡感。
后期不是作弊而是创作
有人觉得滤镜是虚假的,但暗房时代的摄影师早就用遮光板控制曝光了,修图时别盲目套用预设,重点调整「阴影」和「黑色色阶」这两个参数——就像给炖肉收汁,大火会焦糊,小火才入味,遇到背光拍摄的废片别删,把高光压到-100,突然就能看清逆光里的花瓣纹理,这种起死回生的操作可比美颜磨皮高级多了。
让手机镜头超越硬件限制
两千万像素的传感器拍不出单反的虚化?试试「对焦后立刻点击屏幕锁定」,然后前后移动手机寻找最近对焦距离,你会发现背景突然化开柔和的色块,拍摄夜景时用手掌当临时三脚架,把手机抵在路灯杆上长曝光3秒,成片能捕捉到车灯拖曳的红色轨迹——这些土办法就像用蒸锅做蛋糕,硬件不够,技巧来凑。
每次按下快门都是选择题:要记录真实还是创造情绪?答案没有对错,但观察外卖员在雨中骑车时,或许该关掉HDR功能,让阴影里的水洼保持混沌的深灰,因为生活本就不是处处清晰的4K画质。


 时光留下痕迹
 时光留下痕迹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