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摄影活动简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选择决定照片质感
很多人抱怨手机拍不出好照片,其实问题往往出在光线上,正午阳光直射时,人脸会出现难看的阴影,就像被强光手电筒从头顶直射的案发现场,建议选择上午9-10点或下午3-5点的斜射光,这时光线像融化的黄油般柔和,上周三组张阿姨在社区花园拍月季,特意等到傍晚,花瓣的纹理在暖光中纤毫毕现,邻居们都说像明信片。
构图需要打破惯性思维
为什么有些照片看着别扭?因为总把主体放在正中间,试试三分法:想象画面被井字格分割,把重要元素放在交叉点上,上周拍社区合唱团,李叔坚持要所有人排成直线,结果照片死板得像证件照,后来让第一排半蹲,第二排站在花坛边缘,画面立刻有了层次感,好构图就像包饺子——馅料不能全挤在正中间。
快门速度是动态照片的灵魂
拍孩子踢足球总糊成一片?因为快门速度没跟上动作,1/500秒能冻结水花飞溅的瞬间,1/30秒能让喷泉变成丝绸,上周运动会,老周用慢门拍跳绳比赛,背景人群虚化成彩色流光,主角却清晰锐利,这就像炒菜——大火快炒锁住鲜嫩,文火慢炖熬出滋味,下次遇到动态场景,不妨先问问自己:想凝固时间还是留住轨迹?
后期修图要守住分寸感
现在修图软件功能太强,反而容易弄巧成拙,过度美肤会让奶奶的皱纹消失,皮肤像剥了壳的鸡蛋,反而失真,调色时把饱和度拉满,绿叶会艳得像塑料玩具,上周老年大学作品展,王老师用曲线工具微调了暗部细节,既保留了老人斑的真实感,又让眼神光更明亮,修图好比煮泡面——加料包要适量,否则会齁得慌。
观察角度改变叙事逻辑
同样拍社区凉亭,站着俯拍只能拍到秃顶,蹲着仰拍却能纳入紫藤花架,上周五的宠物摄影课,小赵趴在地上用蚂蚁视角拍泰迪,毛茸茸的前爪占满前景,背景虚化的遛弯人群成了彩色斑点,这种视角就像小孩看大人——平时不起眼的东西突然有了戏剧性,下次拍摄前,不妨围着主体转三圈,你会发现最佳角度往往藏在膝盖高度。


 WindChimeMelody
 WindChimeMelody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