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方向决定画面立体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一场景早晨拍出层次,中午却显得扁平?关键在于光线入射角度,侧光拍摄时,物体表面会形成明暗分界,比如拍摄砖墙时,45度角的阳光能让每块砖的纹理投下细长阴影,瞬间凸显立体感,而正午顶光直射人脸,鼻梁下方会出现难看的"骷髅阴影",这时不妨让模特微微抬头,或寻找树荫利用漫反射光软化阴影。
光质软硬影响情绪表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阴天的柔和光线与晴天的硬光,就像棉花与刀片的区别,拍摄新生儿时,窗户边的漫射光能营造朦胧温馨感;而拍摄金属器械特写,刻意用单灯硬光制造强烈反光,才能突出冷冽的工业质感,记住硬光会产生高对比度,手机拍摄容易丢失细节,此时可用白纱窗帘或硫酸纸DIY简易柔光装置。
色温偏差制造特殊氛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晨的淡蓝色调与黄昏的金黄,真的只是白平衡不同吗?钨丝灯下拍摄食物,若坚持用自动白平衡,牛排会失去诱人的暖调,有次在加油站拍摄,故意保留霓虹灯的品红色偏,反而强化了夜间的赛博朋克感,遇到混合光源时,不妨尝试手动设置色温值,2800K能强化烛光的温暖,6500K则适合表现月光的清冷。
光比控制决定细节保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逆光人像经常拍成"大黑脸"?这是典型的光比失衡,当背景比主体亮3档以上时,相机难以兼顾明暗,解决方法有三:用反光板补光(银面反光板能提升2档)、开启HDR模式(注意关闭防闪烁功能)、或干脆拍成剪影,拍摄雪景时更要小心,雪地反光会使相机误判曝光,记得增加1-1.5档曝光补偿。
动态光线捕捉瞬间魔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雨天车窗上的水痕、篝火飘忽的火星,这些转瞬即逝的光影怎么抓拍?建议关闭自动ISO,将快门速度设定在1/250秒以上,有次雷暴天气,通过预判闪电方位,用f/8光圈+30秒长曝光,最终捕捉到紫色闪电劈开夜空的画面,遇到不确定的光线变化时,启用包围曝光功能能大幅提高成片率。


 Joy欢乐颂
 Joy欢乐颂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