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拍照手机的硬件配置够硬核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拆开OPPO Find X系列的相机模组,你会看到索尼定制大底传感器像煎饼一样摊在主板中央,旁边围着哈苏调校的镜组,去年用Reno10拍演唱会时,暗光环境下歌手飘动的发丝依然能根根分明,这要归功于那颗潜望式长焦——虽然有人吐槽它的raw格式宽容度不如专业微单,但想想它只有手机厚度,这种矛盾就像要求折叠伞具备冲锋衣的防水性能。
人像模式的算法会不会很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测试美颜功能时,我让闺蜜站在逆光的树荫下,发现OPPO的虚化边缘处理比三年前进步太多,发梢和耳环的交界处不再出现橡皮擦涂抹感,但遇到细密的栅栏背景时,算法还是会犹豫——就像新手画家画不出透视准确的铁艺栏杆,不过它的肤色还原确实聪明,阴天拍咖啡拉花,能同时保留拿铁泡沫的层次和手部的自然血色。
街拍抓拍的成功率如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早高峰拍自行车流是个残酷测试,开启运动模式后,X6 Pro的电子快门能冻住外卖小哥扬起的衣角,但连续追焦20张后,机身发热会让成像质量打八折,这让我想起老式高压锅炖汤,火候太猛汤汁就会浑浊,建议关掉AI场景识别,手动锁定曝光,就像煮白粥要提前泡米一样基础却重要。
专业模式能替代入门单反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Find X7的RAW格式拍过星空后,我发现手机终究绕不过物理限制,虽然能手动调30秒长曝光,但1英寸的传感器就像迷你电饭煲,再努力也煮不出柴火灶的锅巴香,不过日常拍美食纪录片足够了,它的峰值对焦比多数微单更灵敏,拍沸腾的火锅气泡时,对焦框能死死咬住翻滚的牛油。
视频防抖是不是真能取代云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上周登山时我把手机绑在背包带上,边走边拍悬崖边的野花,回看素材时发现,OPPO的超级防抖把颠簸化解成了类似滑轨的平滑移动,但遇到突然的转向,画面还是会出现果冻效应——就像用汤勺搅动浓稠的藕粉,总会有几处结块化解不开,如果是拍vlog,建议搭配八爪鱼三脚架使用,毕竟再好的电子防抖也有它的脾气。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