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拍照嘛好看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决定了照片的质感
很多人举着相机抱怨"为啥我拍的总像阴天",其实问题常出在光线上,正午顶光会在人脸投下难看的阴影,就像用手机电筒从下巴往上照的效果,有经验的摄影师会选"黄金时段"——日出后1小时或日落前1小时,这时的光线像融化的蜂蜜,给景物镀上柔和的轮廓光,比如拍人像时让模特侧对阳光,发丝边缘就会泛起金边,皮肤质感也显得通透。
构图是视觉的导航图
见过把地平线拍成斜塔的照片吗?这就像端碗汤却总洒半边,三分法是最实用的构图技巧,想象画面被井字线分成九宫格,把主体放在交叉点上,拍湖边日落时,让地平线对齐上1/3线,留出更多水面倒影;拍特写时把眼睛放在右上交叉点,观众视线会自然被牵引,但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当拍摄旋转木马时,故意倾斜构图反而能强化动感。
参数组合像烹饪火候
总有人问"光圈快门怎么调",这就像问炒菜该放多少盐,拍飞鸟要用1/2000秒以上快门,相当于大火快炒;拍流水雾化得用慢门,类似小火慢炖,有次在夜市拍糖画艺人,ISO调到1600像开猛火,虽然提亮了画面但噪点像撒了胡椒面,后来改用三脚架延长曝光,就像改文火收汁,既保留暖黄灯光又让糖丝轨迹绵长。
后期是照片的裁缝铺
说"直出才真实"就像拒绝给衣服锁边,合理的后期如同量体裁衣:拉直歪斜的屋檐是给外套熨平褶皱,局部提亮眼神光好比缝颗点睛的纽扣,但别学某些网红滤镜,把晚霞调成荧光粉就像给旗袍镶LED灯带,有张阴天拍的古镇,适当增加青色阴影和橙色高光,青石板路立刻泛起老宣纸的质感,这种调整才是锦上添花。
观察力比设备更金贵
举着几万块相机却只会拍剪刀手,好比拿着名厨刀切速冻饺子,真正的好照片诞生于发现——暴雨后水洼里的倒影,旧窗框分割出的几何光影,曾见老摄影师蹲着拍菜市场,原来他发现了鱼贩剖鱼时,血水在阳光照射下在砧板形成的泼墨效果,这种敏锐度,比纠结"全画幅还是半画幅"重要得多。


 Cool酷影
 Cool酷影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