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需要精通光线与曝料的平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一场景拍出死白或死黑的废片?问题常出在曝光三要素的打架,比如正午拍人像,新手习惯用f/1.8大光圈追求虚化,结果面部高光溢出成白板,此时要像厨师调火候——缩小光圈至f/4,配合1/2000s快门和ISO100,就像用文火慢炖保留食材细节,逆光拍摄时更要像打太极借力,用反光板把阳光变成柔和的补光灯。
摄影师必须驯服不同焦距的透视特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4mm广角拍集体照时,边缘人物为何变形像哈哈镜?这如同用鱼眼观察世界,越靠近画面边缘,拉伸越夸张,正确做法是让人群呈弧形排列,保持与镜头等距,而用200mm长焦拍证件照时,压缩效应会让鼻子显得扁平,需要让模特微侧15度制造立体感,记住焦距是空间魔术师,35mm拍环境人像最不易出错。
摄影师要掌握色彩科学的实战应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网红滤镜套在你的照片上总不对劲?就像给黄种人涂欧美系口红,白平衡错位是根源,阴天拍人像时,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常把肤色染上铁青色,此时要手动设置5500K色温,再像画家调色般微调洋红/绿色偏移,拍摄红色系食物时更要警惕,过饱和的西红柿会变成荧光灯管,需要降低20%饱和度才能还原食欲感。
摄影师得修炼瞬间预判的狙击手思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街头摄影总慢半拍错过决定性瞬间?这像钓鱼要懂看浮漂颤动,观察地铁闸机时,提前对焦在乘客刷卡的手部区域,当手臂抬起时连拍三张,必能抓到通行证划过的弧线,拍儿童纪实则要像下棋算三步:孩子冲向水坑时,预先调高快门至1/500s,在他们踩水的刹那,飞溅的水珠刚好构成黄金分割点。
摄影师需精通后期处理的克制哲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修图后照片像劣质油画?过度锐化如同用马克笔描睫毛,raw格式就像生鲜食材,需要适度处理:提亮阴影时保留5%死黑维持层次,降噪时留些颗粒防止塑料感,记住液化工具不是整形手术刀,给人像瘦脸时保持下颌骨自然转折,微调10%的效果最不易穿帮,好的后期应该像隐形裁缝,所有针脚都藏得不着痕迹。


 Bird飞鸟翔
 Bird飞鸟翔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