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名词解释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圈是控制进光量的闸门
拧动镜头上的光圈环时,你是否注意到那些像猫瞳般收缩扩张的金属叶片?这组叶片组成的孔径大小直接决定了单位时间内进入相机的光量,f/1.8的大光圈能像敞开的漏斗般吞进更多光线,适合在烛光晚餐时捕捉恋人眼里的星光;而f/16的小光圈则像针尖大的泉眼,需要配合三脚架才能拍清建筑外墙的每块砖缝,但别被数值迷惑——f值越小代表光圈越大,这种反常识的设计常让新手对着镜头参数发愣。
快门如同眨眼的瞬间
按下快门钮的咔嚓声,其实是幕帘开合的机械交响,1/4000秒的极速凝固了飞鸟振翅的刹那,而30秒的长曝则让车灯化作金丝缠绕立交桥,记得那次拍瀑布吗?用1/15秒快门,水流就变成了丝绸;若改用1/1000秒,每颗水珠都会像被钉在空中的水晶,但手持拍摄时,快门速度最好不低于焦距倒数——比如50mm镜头用1/50秒以上,否则照片容易变成抽象派画作。
ISO是感光元件的敏感度
数码相机的ISO调节就像给传感器喂咖啡因,ISO100时它慵懒如午后的猫,需要充足阳光才能唤醒;调到ISO6400,它立刻变成夜店里的兴奋剂依赖者,连月光下的影子都要尖叫着记录下来,不过代价是画面会出现类似老电视雪花噪点的"电子雀斑",那次在古堡地窖拍摄时,你是选择用三脚架配合低ISO保留纯净画质,还是提高ISO手持拍摄却要忍受噪点?
焦距决定了你的视觉立场
18mm的广角镜头像醉汉的视野,把前景的酒杯拍得比远山还庞大;200mm长焦则像望远镜,能压缩空间让相隔千米的恋人仿佛触手可及,还记得用50mm标准镜头拍人像时,模特的鼻子为何突然变得立体?因为这个焦距最接近人眼视角,既不会像广角产生畸变,也不会像长焦压扁空间感,下次拍会议合影时,试试往后退几步用35mm镜头,你会发现后排同事终于不用靠P图露脸了。
白平衡是色彩的体温计
相机也会像人类一样被环境光"洗脑",荧光灯下不调白平衡,照片会泛着停尸房般的青灰;烛光中若用自动模式,暖黄光晕就被中和成苍白色,那组婚礼跟拍里,你故意用5500K色温拍晨雾中的新娘,让画面泛着珍珠贝母的冷调,反而比真实场景更显神圣,就像给不同情绪配上专属滤镜,白平衡本质是摄影师对现实的主观诠释。


 JasmineBreeze
 JasmineBreeze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