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先了解手机摄像头的特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举着手机就按快门,结果发现照片不是过曝就是模糊,其实每款手机的摄像头都像不同性格的画家——有的擅长捕捉光影层次,有的对色彩特别敏感,比如iPhone的Smart HDR会偷偷合成多张照片,而华为的XD Fusion则偏爱高对比度,建议在设置里关掉"自动美化",先到光线充足的地方拍几张测试照,观察手机对蓝天、红色物体的表现倾向,这比直接套用滤镜更靠谱。
网格线与构图能拯救平庸画面
总听人说"把主体放在九宫格交叉点",但实际操作时会发现:拍咖啡杯时偏左5厘米反而更生动,拍夕阳时地平线压到网格下三分之一线就毁了层次感,关键要理解网格是"参考线"不是"牢笼"——当拍摄奔跑的宠物时,故意让主体冲破网格线反而能制造动感,记住打开设置里的网格线功能,但别被它限制创作本能。
专业模式不是摆设但要慎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看到ISO、白平衡这些参数就头大?其实它们就像炒菜时的火候控制,傍晚拍美食时,把ISO调到200能避免噪点,但快门速度低于1/50秒就得找支撑点;阴天拍人像时,把色温调到5500K能中和灰蒙蒙的色调,不过要注意,某些场景自动模式反而更聪明——比如突然抓拍街头的彩虹,专业模式调参数的功夫,彩虹早就消失了。
后期微调比直接套滤镜更高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滤镜就像现成的调料包,而手动调节才是私房菜配方,修图时先拉"阴影"提亮暗部细节,再微调"黑色色阶"增加层次,最后用"去朦胧"功能挽救雾霾天的照片,这比直接选"鲜暖色"滤镜精细得多,有个小秘诀:把饱和度降低5%,同时将自然饱和度提高10%,能避免肤色发橙,记住所有调整幅度不要超过15%,否则照片会像化了浓妆。
特殊场景需要打破常规设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逆光人像时,自动测光会让脸黑成剪影,这时要长按屏幕锁定对焦,再把小太阳图标往上推——这相当于给手机"戴墨镜看亮处",而拍摄流动的溪水时,反而要故意调低ISO延长快门,让水流变成丝绸质感,雨天隔着玻璃拍摄,先用衣角擦掉水珠再关掉自动对焦,否则手机会反复"找焦点"拍出模糊片。


 Rain雨之灵
 Rain雨之灵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