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学摄影一年期大约学多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基础操作需要三个月打底
就像学自行车要先掌握平衡,摄影入门必须吃透相机操作,头三个月建议每周实操两次,从光圈优先模式开始训练,见过太多学员在故宫拍屋檐时,因为不熟悉快门速度调节,把飞檐上的脊兽拍成模糊影子,这时候就得像教小朋友用筷子那样,反复练习"大光圈拍特写、小光圈拍风景"的肌肉记忆。
构图思维培养贯穿全年
构图不是套用九宫格就能毕业的,它更像学方言需要沉浸式体验,春季可以带学员在颐和园实践"框架构图",用柳枝作前景拍佛香阁;到了深秋,同样的位置却要改用残荷表现留白美学,有个学员在798拍钢架结构,前半年总把主体塞满画面,后来突然开窍理解了"呼吸感",这种顿悟往往需要六到八个月的积累。
光影运用至少跨越两季
北方摄影人常说"不会用光就别按快门",但光影课程必须跟着太阳走,三月教室内打光时,学员常把柔光箱当台灯使,拍出的静物像证件照,等到三伏天外拍,又容易在正午强光下把模特的鼻影拍成黑三角,真正掌握晨昏黄金时刻、阴天散射光这些玄妙,没经历过完整的季节轮回根本摸不着门道。
后期修图存在技术悖论
都说"七分拍三分修",可电脑前的功夫反而最耗时,见过用半年时间学曲线调色的,最后栽在HSL混色器上——给枫叶调色时把模特的唇色也带偏了,就像炒菜放盐,前期拍摄是主料,后期是调味,但往往要等到能品出"高光加蓝、阴影加橙"的层次感,才算真正出师,这个过程十个月都算快的。
创作瓶颈会反复出现
学习曲线从来不是直线上升,就像打游戏卡关,有人在学满八个月时突然不会拍人像了,把姑娘拍得像通缉令,这时候要带他们回溯基础,往往发现是景深控制出了问题,有个案例特别典型:学员用一年时间从器材党转型成主题创作者,结果毕业作品反而用了最初学的中心构图——技术螺旋上升的过程,恰恰需要完整的年度周期来沉淀。


 月影陪伴孤独
 月影陪伴孤独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