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教程

北京知名摄影培训学院,北京知名摄影培训学院,专业课程与实战教学引领摄影新风尚

北京知名摄影培训学院相机光圈决定画面虚实层次很多新手按下快门才发现,背景虚化效果总是不理想,问题往往出在光圈数值的选择上——f/1.8的大光圈能拍出奶油般化开的…

北京知名摄影培训学院

北京知名摄影培训学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光圈决定画面虚实层次

很多新手按下快门才发现,背景虚化效果总是不理想,问题往往出在光圈数值的选择上——f/1.8的大光圈能拍出奶油般化开的焦外,而f/16的小光圈让远景和近处都清晰得像刀刻,上周学员在颐和园拍廊桥时,有人抱怨画面杂乱,改成f/2.8后柳枝顿时化作绿色烟雾,朱红栏杆反而跳了出来,光圈就像人眼的瞳孔,光线暗时要放大,想看清全局则需收缩。

快门速度凝固动态瞬间

拍摄胡同里窜过的自行车队时,1/1000秒能定格飞溅的水花,但用1/30秒拍摄就会得到流动的光影轨迹,有个有趣的矛盾:想拍雨丝需要慢门,而捕捉雨滴却要高速快门,去年秋天在香山,学员用1/800秒拍落叶,结果每片黄叶都悬在空中像标本;改用1/60秒后,画面突然有了秋风扫过的动感,这就像炒菜,爆炒锁住鲜嫩,慢炖才能出醇厚。

白平衡影响色彩情绪

故宫红墙在阴天拍出发灰?试试把色温调到7000K,立刻还原出朱砂的厚重感,但同样的设置在拍什刹海冰面时,会变成不自然的蓝调,有个学员曾固执地认为"自动白平衡最保险",直到对比了同一碗炸酱面在3000K和5500K下的区别——前者酱色浓郁得像老字号招牌,后者则像便利店速食,色彩没有绝对正确,就像火锅蘸料,麻酱还是油碟全看你想呈现什么风味。

构图引导观众视线

在景山拍故宫全景时,三分法构图容易让建筑群陷在画面中央,我们让学员尝试用前景的松枝做框架,结果照片突然有了"推窗见紫禁"的层次感,有个反直觉的技巧:拍摄胡同人物时,故意在面部前方留出更多空间,反而比居中构图更有故事性,这类似于说书人留扣子,墙上的斑驳光影就是天然的引导线,带着观众视线往卖糖葫芦的手推车上走。

后期处理要保留拍摄初衷

看到学员把银杏大道调成刺眼的明黄色,我们会问:"你当时被吸引的是落叶的柔软质地,还是饱和度数值?"过度锐化会让鼓楼的砖纹变成爬满铁丝的监狱围墙,而恰当的黑阶调整才能还原雨后天坛青砖的润泽感,就像熬高汤,撇去浮沫才能尝到本味,不是所有食材都要加辣椒爆炒。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