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教你理解三分法的实际应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很多新手拍的照片总显得"呆板"?问题往往出在把主体直接怼在画面正中央,想象切蛋糕时平均分成九宫格,四个交叉点就是黄金位置,比如拍人像时,把眼睛放在右上交叉点,左侧留出空间延伸视线,画面立刻有了呼吸感,去年在西湖边拍落日,刻意把太阳放在右下交叉点,左侧留出水面倒影和游船,比居中构图多了层次感。
对角线构图如何制造动态张力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照片明明拍的是静态物体,却像要冲出画面?这就是对角线的魔力,就像小孩玩滑梯时倾斜的身体线条,倾斜的构图自带动势,拍城市立交桥时,让桥面从左上角延伸到右下角,连水泥建筑都变得有速度感,但要注意控制倾斜角度,超过30度容易产生眩晕感,就像喝醉的人看世界。
前景框架的虚实控制技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爱找门框、树叶当"画中画"?这招就像给观众戴上有色眼镜,通过前景引导注意力,但很多人用错两点:要么框架太实抢了主体,要么虚化过度失去意义,拍故宫角楼时,我用红墙的镂空窗做前景,光圈调到f/4让窗棂保持若隐若现的纹理,既突出主体又交代环境,记住这个参数组合:距离主体2米,距框架0.5米时效果最佳。
负空间留白的情绪表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留白不是偷懒,而是给画面装情绪调节器,就像说话时的停顿,留白让观者有想象空间,拍孤独感主题时,让人物只占画面1/10,其余留给苍白的天空或水面,但要注意主体必须足够醒目——就像黑夜里的萤火虫,面积小但要有高对比度,去年在沙漠拍剪影,人物只有芝麻大,但通过鲜艳的围巾和夸张动作,照样成为视觉焦点。
透视变形与镜头选择的博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广角镜头拍集体照,为什么边缘的人总会变胖?这不是镜头缺陷,而是透视规律在作怪,就像从鱼缸外看里面的金鱼,越靠近边缘变形越明显,解决方法是保持拍摄对象与焦平面平行,或者干脆利用变形——用16mm镜头贴地拍建筑,故意让楼体产生冲天而上的夸张效果,记住这个口诀:变形不可怕,关键要变的有道理。


 SnowflakeWonder
 SnowflakeWonder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