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艺术摄影说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决定了人物的立体感
为什么同样的模特,在阳光下和阴天拍出的效果截然不同?答案藏在光线的方向里,侧光能让人物鼻梁投下细长阴影,凸显轮廓;而正午的顶光会在眼窝处形成难看的黑影,就像给模特强行加了黑眼圈,尝试用反光板补光时,别直接对着脸打——把银色面朝天空,利用漫反射柔化光线,效果更自然,记得有次拍舞蹈演员,夕阳从排练厅的落地窗斜射进来,在她扬起的发丝边缘镀了层金边,那一刻根本不需要后期。
背景是第二张表情
杂乱的电线杆和人物抢注意力?试试"减法原则":要么让背景虚化成色块,要么主动寻找有规律的线条,老城墙的砖缝能引导视线到模特脸上,咖啡馆玻璃上的雨痕反而能增加故事感,曾见过新手举着85mm镜头拼命后退,就为把碍眼的垃圾桶移出画面,其实向左跨两步,让梧桐树干填满背景更省事,背景不该是沉默的旁观者,而要和主体唱和声。
眼神藏着快门时机
"看镜头!"可能是最糟糕的指令,当模特望向画面外某处时,观众会好奇她看见了什么;低垂的睫毛在脸颊投下扇形阴影时,整个氛围就沉静下来,抓拍比摆拍更考验耐心,等那缕风吹乱刘海的瞬间,或是笑容从礼貌变成真心的过渡帧,有次拍街头艺人,在他调试琴弦时突然抬头问我"这样行吗",眼里的专注让照片自己跳了出来。
服装褶皱会出卖性格
挺括的西装领口适合商业肖像,但蜷缩在毛衣高领里的下巴更显脆弱,麻质长裙被风吹起的褶皱像水波纹,而皮衣的反光会自己勾勒线条,千万别让模特穿全新衣服——洗衣机揉搓过的棉布才有生活痕迹,记得拍茶艺师时,她挽袖时堆叠的亚麻布料,比任何姿势都更能说清"慢生活"三个字,现在明白为什么影楼总备着蒸汽挂烫机了吧?那些生硬的折痕就像PS里没擦干净的橡皮擦印记。
失焦有时比清晰更真实
刻意追求刀刻般的锐度?试试让前景的芦苇虚化成色块,或只对准被夕阳照亮的半边瞳孔,焦外光斑像融化的糖果时,没人会计较鼻尖是否百分百清晰,有张获奖照片甚至让模特整张脸失焦,唯独她手指间的婚戒亮得刺眼,下次遇到阴天,不妨把光圈开到最大,让雨伞上的水珠化成彩色圆圈——清晰度从来不是好照片的唯一标准,就像我们回忆某些场景时,本就记不清所有细节。


 Magic魔法梦
 Magic魔法梦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