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社团名字霸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快门速度决定画面动静
按下快门的瞬间,究竟是凝固雨滴还是拉出车灯轨迹?这完全取决于你手指的动作,当拍摄街头飞驰的摩托车时,1/1000秒能清晰捕捉到轮胎辐条,但若调到1/15秒,整个画面就会变成充满速度感的模糊色块,有个新手曾固执地用慢门拍跳广场舞的大妈,结果得到一群"幽灵",这提醒我们:动静选择不是玄学,而是物理公式——快门分母数值必须大于被摄体移动速度。
光圈大小操控故事焦点
为什么f/1.4拍的人像背景像融化了的奶油,而f/16拍的集体照连最后一排的痘痘都清清楚楚?这就像你眯起眼睛看世界时,注意力会自动集中在某处,某次拍摄毕业季合影,社长坚持用大光圈追求"艺术感",结果第三排同学的脸和背景的梧桐树糊成一片,后来我们用f/8重新拍摄,每张笑脸都经得起放大镜检验,当需要交代环境时,别让光圈吃掉你的叙事空间。
ISO数值是光影的魔术师
在昏暗的社团教室里拍静物,ISO调到3200会出现满屏噪点,像撒了层胡椒面;但降到200又可能让画面黑得像泼了墨,去年拍摄跨年烟花时就吃过亏——当时死守低ISO原则,结果拍出来的全是黑色幕布上零星几个黄点,后来发现ISO1600配合三脚架才是夜拍的黄金组合,既保留烟花的绚烂,又不会让暗部变成噪点沼泽。
构图法则需要适时打破
三分法构图就像小学生写字格,但真正的好照片往往诞生于打破规则时,曾有个成员坚持把落日放在九宫格交叉点上,结果拍出几十张雷同的"标准答案",直到某天他赌气把地平线压到画面底部,意外获得了极具张力的火烧云大片,这就像做菜,菜谱说放3克盐,但大厨都知道要根据食材调整,下次拍摄不妨试试:当所有人都向右看时,你偏要向左留白。
白平衡能改写画面情绪
同样的场景,5500K色温下是冷静的新闻纪实,调到3000K立刻变成怀旧老电影,去年招新展上,我们用这个原理玩了把戏——给同一张校园照片设置不同白平衡,结果有人以为是清晨拍的,有人坚信拍摄于黄昏,最绝的是有个同学坚持说照片里的银杏叶是PS的,因为"下午三点不可能有这么暖的光",看,相机比人眼更会撒谎,关键看你把色温滑块推向哪个故事版本。


 彩云追逐自由
 彩云追逐自由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