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一个小时够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摄题材决定时间长短
给公园里的樱花树留影,和给商业模特拍画册,完全是两码事,前者可能二十分钟就能收工——只要光线稳定,围着树干转两圈总能找到好角度,但后者光是调整反光板就得折腾三回,模特换个姿势就得重新测光,化妆师还总突然冲进来补粉,见过婚礼跟拍摄影师边啃面包边换镜头吗?那种高强度拍摄里,一小时连换场景都来不及。
设备熟练度是隐形计时器
新手摆弄全画幅相机就像第一次开手动挡汽车,调个白平衡都能急出汗,上周帮朋友拍咖啡馆菜品,他举着说明书研究慢门闪光,等终于按下快门时,冰淇淋都化成奶昔了,老手则像便利店收银员敲键盘,闭着眼都能切换对焦模式,但就算经验丰富,遇到突发状况——比如突然阴天或者电池没电——照样得额外抢时间。
光线变化像沙漏在倒计时
清晨六点的黄金光线?那根本是限时抢购,有次在湖边等日出,架好三脚架才发现云层太厚,结果刚收器材太阳就露脸了,反观影棚拍摄,虽然人造光源可控,但布置柔光箱、测光、试拍这套流程走下来,一小时也就够试两三组布光方案,最怕客户临时要求"自然光效果",这时候就得和太阳赛跑。
后期预期影响前期耗时
要是打算用修图软件拯救一切,现场确实能省时间——歪斜的构图?裁切就行;曝光不足?后期拉亮,但见过摄影师趴在地上找完美角度的样子吗?他们宁愿多花二十分钟拍到位,也不愿后期多花两小时补救,就像做饭,想半小时搞定三菜一汤,要么提前备好半成品,要么接受口味打折扣。
真正决定拍摄时长的,其实是"容错率"这道算术题,旅行打卡照可以接受小瑕疵,一小时能拍三十个景点;但重要客片每个细节都得计较,有时候连镜头盖没及时取下都是重大事故,下次被问拍摄时长,不妨反问:"您想要便利店快餐,还是私房菜预约制?"


 WindChimeMelody
 WindChimeMelody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