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作品图片物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决定物品的质感表现
为什么同样的玻璃杯,有人拍出水晶般的透亮,有人却拍得像塑料?关键在于侧逆光的运用,尝试在下午3点的窗边,让光线以45度角穿透杯体,你会看到杯壁浮现的星芒状高光——这是光线在曲面发生的折射现象,记住避免正面直射光,它会让金属物品变成一团刺眼的光斑,就像用手机直接拍摄灯泡那样失去层次。
背景选择影响视觉重心
当拍摄钥匙串这类小物件时,很多人习惯用纯色背景布,其实旧木纹桌面更能突出物品的故事感,上周我拍摄一把老铜锁时,特意找了块斑驳的红砖墙作背景,裂纹与铜锈形成时间维度上的呼应,注意背景纹理不能太复杂,否则会像喧闹的菜市场,观众找不到重点。
微距镜头揭示隐藏细节
用手机拍摄首饰总感觉差口气?试试在镜头前加装10倍微距镜,去年拍摄祖母的银簪时,微距镜头捕捉到了簪头牡丹花纹里藏着的匠人刻印——这个肉眼难辨的细节让整组照片有了博物馆藏品的质感,不过要当心最近对焦距离,靠得太近会出现类似近视眼摘掉眼镜的模糊效果。
摆放角度制造空间叙事
把茶具按使用状态摆放,比整齐排列更有生命力,想象茶杯略微倾斜,壶盖错开30度,茶汤痕迹留在托盘上——这种"正在进行时"的构图,比死板的证件照式摆放生动十倍,有次拍摄复古钢笔,我故意让笔尖沾着未干的蓝墨水,斜搭在摊开的信纸上,观众自然会脑补出写信中途暂停的场景。
后期处理要保留物品本性
过度修图会让物品失去真实触感,见过有人把皮包修得像塑料模特吗?高光拉到100%的皮革已经失去毛孔纹理,建议在Lightroom里用渐变滤镜局部提亮,就像给旧家具打蜡而不是重新喷漆,去年处理一组手工陶器时,我只修正了白平衡偏差,那些细微的釉色流动感反而成为买家最关注的特色。


 Hope希望羽
 Hope希望羽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