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拍摄需要提前踩点构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举着相机冲到现场才发现,电线杆横在画面正中,或是高楼遮挡了烟花绽放的黄金位置,去年跨年我在江边蹲守时,就遇到游客挤占机位导致三脚架无法展开的窘况,提前两小时抵达,用手机广角模拟拍摄范围,标记建筑物剪影与烟花可能的炸裂高度,就像钓鱼要选对池塘,拍摄点最好选在顺风处,否则烟雾会快速笼罩整个画面。
手动对焦比自动更可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烟花突然升空时,相机自动对焦常会对着黑漆漆的天空来回拉风箱,有次我固执地使用AF-C连续对焦,结果前五发烟花全部拍成模糊的光团,后来学会在烟花未燃放时,先对远处广告牌或建筑物手动锁定焦点,转动对焦环至无限远符号后再回拨5°——这个土办法比依赖机器靠谱多了,就像老裁缝宁愿相信自己的皮尺也不看电子秤。
长曝光要配合黑卡技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直接设置30秒长曝光?那最终得到的可能是过曝的白色光斑堆砌,我习惯用B门配合硬纸板控制:第一次绽放时打开快门,第二次升空瞬间用黑卡遮挡镜头2秒,就像厨师颠勺时短暂移开锅盖控制火候,某次拍摄元宵节烟花时,通过三次遮挡在同一画面记录了红、金、紫三色烟花的层叠轨迹,这种可控的叠加比软件合成更自然。
手机拍摄要关闭智能优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代手机的AI算法总爱自作主张,把暗部提亮成灰蓝色,或是把烟花的高光压成一团浆糊,去年用某品牌旗舰机拍摄时,发现开启夜景模式后反而丢失了火星溅落的细节,后来强制关闭HDR和场景识别,用专业模式固定ISO200,效果竟比朋友的微单还惊艳,这就像煮泡面时关掉智能电饭煲的预设程序,有时候原始方法更对味。
后期处理要保留烟火质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太多把烟花修得像塑料模型的案例——对比度拉满导致光轨边缘出现锯齿,饱和度调到像儿童水彩笔,我的笨办法是在Lightroom里单独降低橙色明度,用径向滤镜给天空背景添加0.5的颗粒,还记得有张照片因保留了些许烟雾的混沌感,反而被杂志选中作为环保主题配图,这提醒我们:后期不是给烟花化妆,而是帮它擦掉汗水的纸巾。


 青春舞动旋律
 青春舞动旋律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