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怎么样表情才能自然一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可以先对着镜子练习表情
很多人一面对镜头就浑身僵硬,其实问题出在自我认知上,试着每天花三分钟站在镜子前观察自己:微笑时眼角会不会挤出皱纹?下巴微收会不会让脸型更好看?我常让模特做这个练习——有位姑娘发现她左脸比右脸更上镜,后来拍照时总习惯侧身15度,这种观察不是自恋,而是像画家熟悉自己的画笔一样,摄影师需要了解自己的"表情工具包",下次拍摄前,不妨先做几组"假笑-放松-真笑"的循环练习,肌肉记忆会帮你快速进入状态。
让摄影师成为你的聊天对象
见过太多人像被施了定身术般直勾勾盯着镜头,有次给退休教师拍照,她始终板着脸,直到我问起她带的珍珠项链来历。"这是我先生用第一个月工资买的",她边说边无意识摩挲着项链,眼角泛起温柔的细纹——这个瞬间抓拍的照片后来成了她的微信头像,真正的好照片往往诞生于对话中,试着让摄影师聊聊你养的多肉、昨晚看的电影,或者吐槽下最近的天气,当注意力从"我在被拍"转移到真实交流时,表情自然会生动起来。
学会利用环境制造动态
静态摆拍容易显得做作,就像被钉在标本框里的蝴蝶,去年在青岛沙滩给情侣拍照,起初两人站得像军训标兵,后来我让他们互相泼水玩,女生突然被浪花溅到时那个又惊又笑的表情,比任何刻意摆拍都动人,环境中的动态元素是最好的表情催化剂:咖啡馆里端起咖啡杯的瞬间,起风时下意识拨弄头发的动作,甚至只是走路时突然被叫住的回眸,自然的表情往往附着在自然动作上,就像树上的果子要连着枝条才鲜活。
忘记相机的存在才能记住真实
有个反直觉的真相:越想表现自然越容易僵硬,就像你突然意识到自己在呼吸,反而不会呼吸了,我常采用"三张拍摄法":第一张明确告知要拍摄,第二张说"再来一张",等对方以为结束时突然抓拍第三张——最后那张总是最松弛的,也可以尝试闭眼三秒再睁开,或者让摄影师数"3、2、1"后延迟两秒再按快门,这种微妙的心理间隙里,人会不自觉地卸下表演面具,毕竟真正珍贵的表情,从来不是摆出来的,而是漏出来的。
找到属于自己的"表情锚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表情",就像作家有惯用词汇,有位总爱抿嘴的客户,后来发现她听爵士乐时会不自觉挑眉,现在拍照总要手机放着《Take Five》,可以是某个回忆(童年爬过的老槐树)、某种触感(羊毛围巾蹭脸颊的痒)、甚至某种味道(刚出炉的面包香),有次拍摄,我让紧张的新娘攥着口袋里的柠檬糖——她说酸味让她想起外婆,照片里她低头浅笑的样子让化妆师都红了眼眶,这些隐秘的感官钥匙,往往能打开最生动的表情抽屉。


 Sun阳光仔
 Sun阳光仔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