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写给摄影师的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是镜头的情书
为什么有些照片明明构图普通,却让人挪不开眼?秘密往往藏在光线里,清晨的斜射光会给老墙刷上蜂蜜色,正午的硬光能把皱纹雕刻成沟壑,试着在阴天拍摄人像,云层就是天然的柔光箱;逆光时让模特发丝镶上金边,失误的眩光可能变成意外惊喜,相机永远在翻译光的语言,而你要先听懂它的方言。
快门按下前先问三个问题
"这张照片想说什么?"——拍街头老人时,是突出皱纹里的故事,还是他手中颤抖的茶杯?"主体够不够嚣张?"——如果观众第一眼找不到重点,可能是背景抢戏了。"有没有'呼吸感'?"——就像唱歌要换气,留白处是照片的换气口,某次拍樱花,我蹲到膝盖发麻才等到风把花瓣吹向空白处,那一刻突然明白:好照片需要给元素留出跳舞的空间。
对焦不只在镜头上
相机有自动对焦,但摄影师需要手动"对焦"生活,菜市场的鱼贩抹汗时的手势,地铁闸机前突然拥抱的情侣,这些比教科书上的黄金分割更鲜活,有次我追着落日跑到天台,却发现楼下修车匠给轮胎打气的剪影更动人,技术参数是骨架,而人间烟火才是血肉,当你觉得拍不出新意时,不妨把镜头从风景转到握相机的手——那上面可能沾着刚才蹭到的铁锈和咖啡渍。
后期是给照片第二次生命
有人说"直出才是真实",但暗房时代的大师们早就用遮挡技法调整影调,调色不是造假,就像给旧吉他换新弦——音色会更接近你心中的旋律,拉阴影不是挽救废片,而是还原人眼看到的层次;降饱和不等于性冷淡风,可能只是让那件红裙子不再尖叫着抢戏,所有滑块都是为情绪服务的,如果调完发现照片在说谎,就撤回重来。
坏照片是成长的邮票
数码时代最奢侈的事,是保留那些虚焦、过曝的失败作,它们像五音不全的练声录音,记录着你如何从"拍照的"变成"摄影师",有张被我删掉三十次的街拍,第三十一次突然学会了用消防栓做前景框架,现在每次想速成技巧时,就翻出早期拍的"糖水片",对比现在能拍出电线杆上的锈迹与鸽粪——进步从来不是顿悟,而是量变在某个雨天突然显影。


 Rain雨之灵
 Rain雨之灵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