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拍照怎样调整基础曝光参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误以为调色就是直接套滤镜,其实曝光才是底片质量的根基,就像煮饭没控制好火候,再好的调料也救不回夹生饭,遇到逆光场景时,手指长按屏幕对焦后,会看到旁边出现小太阳图标——往上滑动是提亮暗部,但要注意天空可能过曝;往下拉能保留云层细节,可主体又会太暗,这时候需要打开HDR功能,让手机自动合成不同曝光的照片。
白平衡设置如何影响画面情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阴天拍的食物总像隔夜菜?问题可能出在白平衡上,相机自动模式常把清晨暖光拍得发蓝,就像给热咖啡加了层冷色调滤镜,手动调整时,拍雪景就往冷色偏一点,让雪粒显出晶莹感;拍夕阳则往暖色拉,强化金色光辉,有个小技巧:对准画面里的白色物体(比如A4纸)长按锁定白平衡,比后期调色更自然。
局部调色工具的具体运用场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全局调色就像给整锅汤加盐,局部调整才是精准调味,修图软件里的画笔工具,能单独给暗沉的树叶加饱和度,却不影响花瓣颜色,比如拍街景时,广告牌色彩鲜艳但墙面发灰,用选区工具圈住墙面,提高阴影亮度同时加少许暖黄,立刻有了老电影质感,但要当心边缘过渡,调过头就像贴了块补丁。
为什么你的滤镜总显得很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直接套用100%强度的滤镜,就像把整瓶辣酱倒进炒菜里,观察网红照片会发现,他们往往叠加2-3个30%透明度的滤镜:先用"森系"打底提亮绿色,再加"胶片"强化颗粒感,最后手动把橙色饱和度降低5%,雨天拍摄时试试这个组合:冷白滤镜(强度40%)+褪色效果(强度20%),比单用"雨天模式"更有层次。
高光与阴影的博弈关系
调色时狂拉阴影补偿,却发现画面像蒙了层雾?这是因为高光和阴影就像跷跷板两端,傍晚拍人像时,如果强行把脸部阴影提亮到100%,背后的晚霞就会失去层次,正确做法是:先降低高光强度到-15左右找回云彩细节,再用曲线工具轻微上抬中间调,这样既保证了人脸亮度,又保留了黄昏的氛围感。


 Sky天空蓝
 Sky天空蓝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