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方向决定画面立体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一处西关老屋,有人拍得扁平如纸,有人却能拍出砖墙纹理?关键在于观察光线,侧光拍摄时,屋檐下的雕花投影会形成明暗交界线,这种自然的分割比后期加阴影更真实,但遇到正午顶光怎么办?可以蹲低机位,让骑楼廊柱的竖直线条切割光斑,用硬光制造几何美感,强光下拍摄岭南灰塑,45度斜侧光能避免高光过曝的同时保留细节。
快门速度是凝固时间的阀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珠江新城夜景的车流轨迹需要1/4秒慢门,但手持拍摄总模糊?试试把相机搁在花坛边缘,用两秒延时自拍触发快门,拍摄陈家祠舞狮表演时,1/500秒能定格狮头甩动的鬃毛,但故意调至1/60秒让狮尾虚化,反而能突出动势,有个矛盾现象:拍雨丝要用1/125秒,而雨滴打在水洼溅起的皇冠状水花,却需要1/1000秒才能捕捉。
色彩搭配藏着情绪密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沙面岛的鹅黄色洋楼配什么色调最出彩?阴天时提高色温到6000K,让暖墙与青灰云层形成对冲,拍泮塘五秀这类乡土题材,降低饱和度反而显高级,但莲藕断面一定要保留米白色的真实质感,有学员问为什么红棉用暗绿背景更好看?这就像荔枝要带绿叶卖——高饱和红色需要冷色系压制,否则容易显得艳俗。
对焦失误能变成创作手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珠江夜游时玻璃反光严重?故意手动对焦到窗上雨痕,让霓虹变成彩色光斑,拍北京路人潮,锁定远处广告牌对焦,前景行人自然虚化成流动色块,但拍摄粤剧演员的面部妆容必须用单点对焦,眼影的渐变色差能检验镜头锐度,自动对焦在拍上下九骑楼时总爱盯着晾晒的衣物,此时切换手动才是正解。
镜头焦距改变空间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35mm镜头拍圣心大教堂,必须后退到马路对面才能收全景,但这样会拍进杂乱摊位,换成70mm端截取局部,石兽排水口与玫瑰窗就能形成构图对话,二沙岛拍小蛮腰时,200mm长焦能让电视塔与珠江新城楼群产生"空间压缩",这种错觉就像隔着鱼缸看金鱼——实际距离被镜头吃掉了一半。


 Ocean海洋深
 Ocean海洋深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