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怎么拍摄开车的镜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选择合适的拍摄设备很重要
想拍出流畅的行车画面,首先得挑对家伙事儿,手机虽然方便,但在颠簸路段容易糊成一片,建议用带防抖的运动相机或微单,比如GoPro可以吸附在挡风玻璃上,索尼ZV-1这类相机则能通过翻转屏随时调整构图,有个常被忽略的细节:设备固定一定要用吸盘支架而非胶贴,否则急刹车时相机可能"飞"出窗外——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车内机位要避开安全隐患
很多人喜欢把相机架在驾驶员正前方,其实这既遮挡视线又容易被交警拦下,更聪明的做法是利用副驾驶空间:中控台右侧、座椅头枕后方都是黄金角度,如果想拍方向盘特写,可以斜45度角俯拍,既能避开安全气囊区域,又能带上部分窗外掠过的风景,任何拍摄都不能影响握方向盘的手——毕竟安全可比镜头重要多了。
窗外动态画面需要技巧
拍沿途风景最怕两种结果:要么模糊得像抽象画,要么死板得像PPT截图,这里有个矛盾点:想要清晰画面就得提高快门速度,但太快又会失去轮胎转动的动态感,实测在时速60公里时,1/500秒快门能兼顾清晰度和动感,如果再打开车窗让风稍稍吹动头发,画面立刻活了起来,雨天拍摄更出彩,雨滴斜打在玻璃上的痕迹,比任何特效都真实。
特殊场景得提前做功课
遇到隧道或逆光路段,自动曝光经常会"懵圈",这时候要手动锁定曝光:比如进入隧道前长按屏幕亮处,出来时再重新调整,黄昏拍摄时不妨玩点创意,把遮阳板放下来一半,让夕阳光从缝隙里漏进来,光影交错间车内的咖啡杯、导航仪都成了天然道具,有次我在高原拍到云层从挡风玻璃顶端"压"下来的画面,其实就是提前查了天气预报,专门挑了积云密集的时间段出发。
乘客互动让画面更生动
与其让驾驶员僵硬地盯着前方,不如设计些自然互动:副驾递水杯、后座小孩伸手够窗外之类的场景,注意要抓拍而非摆拍——当导航突然提示"您已偏航",驾驶员皱眉看屏幕的瞬间可比刻意微笑真实多了,如果只有单人行车,可以架设后置机位拍背影,配合后视镜里不断后退的公路线,孤独感就出来了,记得检查内存卡容量,毕竟最美的画面往往出现在你以为"拍够了"的时候。


 Love爱之韵
 Love爱之韵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