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照片构图法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分法让画面更平衡
为什么有些照片看起来舒服,有些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答案往往藏在三分法里,想象把画面横竖各分成三等份,形成九宫格,把地平线放在上1/3或下1/3的线上,而不是正中间,天空和地面的比例立刻就有了呼吸感,比如拍摄湖泊时,若将湖岸线压在下1/3处,上方留出更多晚霞,画面就会摆脱呆板,但遇到镜面倒影时,不妨打破规则——让地平线居中,对称的美感反而更震撼。
引导线指向视觉焦点
铁路、河流、甚至阴影都能成为天然的“箭头”,在沙漠拍摄时,一道蜿蜒的沙脊线能把观众视线直接引向远方的落日,比平铺直叙更有层次,但要注意引导线的终点必须值得停留:如果线条指向的是一堆杂乱岩石,还不如不用,有次我在古城拍巷道,本想让石板路引导到钟楼,却发现路边晾晒的衣物抢了戏,后来蹲低机位,用墙壁的斜线替代地面线条,问题迎刃而解。
前景是距离感的魔术师
很多人抱怨风光照像明信片,缺的就是前景,一块苔藓密布的岩石、几枝摇曳的野花,都能把二维图像拽出三维立体感,拍摄雪山时,我曾固执地只用长焦压缩远景,直到发现冰湖边缘的碎冰——它们像水晶碎片般折射晨光,近处冰纹的粗糙与远处雪峰的圣洁形成戏剧对比,不过前景绝非越多越好,杂乱的树枝反而会变成视觉路障。
负空间制造呼吸感
满当当的画面就像不停说话的人,看得人喘不过气,留白不是偷懒,是给风景留出情绪,拍摄孤树时,故意让树只占左下角,其余部分交给翻滚的云海,孤独感瞬间翻倍,但留白需要质感:纯白天空不如带丝状云的天空,死黑阴影不如透出微光的暗部,有次在海岸线等到暴雨将至,乌云占据三分之二画面,只给灯塔留一束光,压迫感反而成就了张力。
所有法则都是为打破而存在的,当晨雾中突然跃出鹿群,谁还顾得上计较构图?但先把规则练成本能,才能知道何时该甩开它们狂奔。


 JasmineBreeze
 JasmineBreeze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