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视频拍摄技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稳定器是画面的定海神针
为什么明明拍的是风景,回放时却像在坐过山车?手持拍摄最大的敌人是呼吸和肌肉微颤,试试将手机夹在书本中间,双手像端汤碗一样托住底部,手肘紧贴肋骨形成三角支撑,遇到移动镜头时,不妨学螃蟹横着走——脚尖先着地,膝盖微曲,用腰部带动整个身体平移,夜间拍摄时,路灯杆、墙面甚至同伴的肩膀都能成为临时三脚架。
光线决定画面的情绪基调
正午阳光在模特脸上投下树影斑驳?别急着躲进阴影,试试打开手机HDR模式,让人物背对太阳,用白纸巾当反光板补亮面部,室内拍摄时,台灯罩上橙色塑料袋瞬间变成暖光滤镜;若想拍出食物热气腾腾的效果,把主光源放在侧后方,蒸汽会在逆光中形成柔和的半透明质感,阴天其实是天然的柔光箱,特别适合拍摄人像特写。
运镜轨迹要像讲故事一样有起承转合
推拉镜头总像卡壳的抽屉?先用两秒静止画面作开场,中指贴着手机侧边匀速滑动缩放键——这比双指捏合更平稳,想拍环绕镜头却总绕歪?以被摄者为圆心,小碎步画圆圈时始终用鼻子对准目标,遇到转场时,不妨用手掌完全遮盖镜头再揭开,这个"眨眼效果"能巧妙衔接两个场景,拍儿童追泡泡的镜头时,提前蹲低至孩子视线高度,画面会瞬间充满童趣张力。
声音采集需要"选择性耳聋"
为什么回看视频总有嗡嗡的环境杂音?拍摄前用手指堵住话筒孔测试——真正的收声孔周围会立即变安静,采访场景中,把手机倒置让话筒更靠近声源,毛衣领口就是天然的防风罩,拍咖啡拉花过程时,在手机下方垫块海绵能吸收操作台震动噪音,若想突出雨声,可以暂时关闭自动降噪功能,让雨滴敲打伞面的层次感完整保留,好的环境音能代替半个解说词。
后期剪辑时突然发现某段画面色调不统一?其实拍摄前手动锁定曝光和对焦就能避免这个问题——长按屏幕直到出现AE/AF锁定提示,那些看似专业的电影感镜头,不过是把上述技巧像叠积木般组合使用的结果,下次拍摄前,不妨先问自己:这个画面最想传递的情绪是什么?答案会自然指引你选择合适的技术组合。


 Moon月光曲
 Moon月光曲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